马克思早期主体思想探微——兼谈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揭示及其唯物史观的创立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enxj86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对马克思的主体思想作一简要梳理,厘清马克思对人的主体思想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作用的认识,并简要分析其早期主体思想对其唯物史观的影响。 在马克思早期的主体思想中,始终体现着马克思对人的关注,对人的本质的追寻,对人的主体作用的探讨,对人的彻底解放之路的求索,对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的理想状态的向往。 自青年时代,马克思开始注重人的主体能动作用;大学期间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主体思想。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通过原子的偏斜运动彰显人的“自由”或“自我意识”,揭示原子中蕴含的主体的冲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自由性,也就是自我意识。马克思认为,人的主体具有“自我意识”的特征,自我意识就是人的主体能动性,是一种绝对力量,一种真正的主体。该时期马克思的主体思想具有一种纯理论的特点,是一种纯理性的思辨,是马克思主体思想发展的第一阶段。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深受康德的自由学说和黑格尔的国家学说的影响,其思想逐步转向社会政治和国家层面,注重研究国家与法、社会与个人、法与自由的关系。此时,“自由”和“理性”成为他关于人的“主体思想”的焦点。马克思接受了费尔巴哈关于人是“类存在物”和“社会的人”的观点,并第一次指明了“现实的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的“社会特质”。 随着马克思的注意力逐步转向社会现实,他认识到:现实社会中人的主体并没有按着历史理性的方式和轨迹存在并发展,相反地,处于一种“异化”的状态。通过对政治异化和劳动异化的分析,马克思发现人在现实、市民社会和国家三种状态中都处于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中:在市民社会中现实的人表现为非人的状态;在国家中存在的人又不是现实的人;而在现实的劳动中的人,他自己、他的劳动成果、劳动过程、类本质和人际关系都处于异化的状态。总之,对本质异化现象的研究,为马克思寻找人的全面解放、自由和谐发展之路探寻到一个新的理论方向。马克思早期对人的主体思想的研究,为其唯物史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通过对人的主体作尉的深入研究,将研究的视角逐渐地转向现实中的人,确认了人在历史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创立了唯物史观。因此,我们就有理由认为,马克思早期思想中关于人的主体思想的论述,为其唯物史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是唯物史观的开端。
其他文献
新疆的南繁育种事业起始于1963年,是全国较早开展南繁工作的省区之一。到1977年,通过南繁育成的新品种有军双1号、金大单交玉米,昌春1号、解放1号春麦等品种,稉稻的三系杂交
期刊
哲学的特性决定了哲学的每一次前行似乎总是在前人的出发点上的重新起步,它不仅表现为哲学的追问常常要回溯至古希腊或先秦,而且表现为对哲人们反复思考的问题的重新理解。本体
本论文《屈原的生命哲学》是在从古至今诸多关于屈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东西方生命哲学研究成果对屈辞进行重新的梳理与认识。不同于以往很多研究是从文学、历史的角度出发,本文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商业道德是一个历史范畴,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不仅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所决定,而且也反作用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对商业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经济体
期刊
期刊
体育新课程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通过运用学生分类、目标异步、教学异步、评价异步等策略进行异步教学,结果表明
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社团和社团活动的重要意义,从机制、体制、政策等各方面对社团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