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山莴苣(Lactuca indica)来源于双子叶植物菊科,通常以根或全草入药,在我国吉林、陕西、甘肃等地均有分布。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活血化瘀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阑尾炎等。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山莴苣的研究非常少。多裂山莴苣(Lactuca laciniata)为菊科莴苣属植物,其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理气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扁桃体炎、产后瘀血、肿瘤病症。在全国 各地均有分布,其在民间还被用作抗肿瘤草药使用,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其的研究报道甚少。目的:对于山莴苣(Lactuca indica)及多裂山莴苣(Lactuca laciniata)两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将阴干的山莴苣和多裂山莴苣用甲醇在室温下进行浸泡提取,将提取液进行减压浓缩,然后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进行减压浓缩得到浸膏。浸膏采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运用波谱分析(13C-NMR,1H-NMR,IR,UV,HSQC,1H-1H COSY,EI-MS,HRESI-MS)及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其进行直接分析,确认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山莴苣中共分离鉴定了 11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莴苣苷B(lactuside B,1)、(2S,3S,4R)-2-二十四烷酰氨基-十八烷-1,3,4-三醇(2)、线蓟素(3)、槲皮素-3-O-葡萄糖苷(4)、槲皮素(5)、羽扇豆醇(6)、齐墩果酸(7)、木栓酮(8)、β-香树脂醇(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从多裂山莴苣中分离鉴定了 14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11β,13-二氢莴苣内酯乙酸酯(1)、lactucin(2)、莴苣苷 B(lactuside B,3)、lactucopicrin(4)、熊果酸(5)、齐墩果酸(6)、木栓酮(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十六烷酸(10)、辛二酸(11)、(2S)-1-O-heptatriacontanoyl glycerol(12)、(2S,3S,4R,10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0-十八烷-1,3,4-三醇(13)、槲皮素(14)。结论:从山莴苣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化合物2、3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从多裂山莴苣中分得14个化合物,化合物2、4~7、10~14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