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2015年到2021年气候变化报道议题的框架研究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issy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气候危机加剧,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长期威胁与挑战。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公开宣称气候变化是中国制造的阴谋,在任期内撤销大量环境法规。美国作为世界人均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其在气候变化问题所持有的立场变得愈发扑朔迷离。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不仅要为发达国家长期工业化发展造成的后果承受不可逆的损失,还要以牺牲经济发展的代价与发达国家共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2020年新冠爆发,世界经济处于停摆状态,然而在这一阶段,气候变化并没有呈现有所缓和的趋势。在特朗普反气候变化政策的搅局之下,巴黎协定制定的减排目标在未来能否实现仍旧是一个未知数。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借助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视角,通过内容分析法聚焦《纽约时报》在2015年至2021年,即特朗普任期内与美国总统换届的7年,探讨《纽约时报》如何利用不同框架和叙事手段报道气候变化议题以影响公众的风险认知,通过何种方式讲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气候变化叙事,从而对我国建立气候大国形象有所借鉴。研究发现,《纽约时报》在2015年至2017年对气候变化议题的建构呈现议题政治化、全球化的特点,但在解决问题议题上仍聚焦于国内两党竞争。具体而言,在宏观的框架建构中,《纽约时报》越来越倾向于报道气候变化是科学共识,并且认为气候变化对人类而言是一个愈来愈严重的威胁。尽管《纽约时报》在全球范围内报道气候变化事件,但仍然在解决方法上倾向于针对国内议题的讨论。此外,《纽约时报》更倾向于将气候变化议题政治化,将报道聚焦于国内两党政治精英在各方面的竞争。在拜登政府上台后,《纽约时报》报道中的化石燃料产业等高污染企业不再被视为经常制造麻烦的问题企业,而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策略中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而在个体效能框架上,《纽约时报》更多报道公众外部效能,内部效能和适应性效能报道较少。在中美关系日趋紧张的趋势下,针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讨论较少,中国仍然作为化石燃料大国以及碳排放总量大国的形象出现在相关报道中。总体而言,《纽约时报》在不同总统任内对于国内气候变化议题的讨论呈现了亲民主党的倾向,其对国内政府的关注大于对国内民众的关注;对于全球议题的讨论则呈现了亲发达国家的倾向。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的研究方法,旨在使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得到植物乳杆菌V02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菌粉。【方法】以植物乳杆菌V02为试验菌种,冻干存活率为衡量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不同保护剂的种类及质量分数进行筛选和复配,得到优化后的复配保护剂质量分数配比,最后进行验证试验。【结果】当选用质量分数分别为12.23%的脱脂乳粉,9.00%的麦芽糊精和6.50%的
期刊
本文针对传统媒体主持人的发展现状,对其融媒体背景下的转型发展进行了分析,指出传统媒体主持人转型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通过对各项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新时期传统媒体主持人的转型发展策略,希望能帮助主持人在角色转型中更好地应对时代挑战。
报纸
以我国经济发达、城市化较高的东部平原地区城市河网水污染现状为例,结合东部平原地区河网的自然结构特征,从水动力学角度研究平原河网结构改变对地表水污染的影响,探讨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城市河网水污染水动学机理,为采取有效的治理技术手段提供理论基础。
<正>多维立体参考价格体系适用于各类输变电工程,能够减少对各类设备、材料、人力资源成本的询价工作量,提升对市场行情的契合度,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准确性。输变电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对工程策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设计、运行维护、施工检修故障置换以及废弃等各个阶段的管理。
期刊
本研究通过实验考察了气候变化报道中的信源可信度、报道平衡性及其交互项对人们的气候变化风险认知及其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存在的影响。研究发现,越是“失衡”地报道气候变化,即在报道中强调气候变化的事实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受众对气候变化的风险认知越高,其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意愿也越高;气候变化报道的信源可信度越高,人们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意愿越强;且当高可信度信源在报道中越是强调气候变化时,人们的气候变
目的:从"疫毒夹湿"角度探讨加味达原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毒闭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月31日至3月3日在武汉红十字会医院住院的COVID-19疫毒闭肺证患者45例,其中治疗组22例给予常规治疗(支持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等)联合加味达原方,对照组23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症状(发热、
在景观设计中,景观建筑细部常遭到忽视。本文从景观建筑细部的概念出发,分析了景观建筑设计在室外空间环境中的意义,说明了细部设计在居住区景观建筑创作中的重要性。然后,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细部设计中应该遵循的技术原则,从而加强设计者对细部设计的重视。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防治方法,为从"疫毒夹湿"角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分析武汉地域气候特点,结合武汉红十字医院病例发病规律,查阅"疫病"相关文献,总结归纳中医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思路。结果:传统医学认为该病归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机为疫毒袭肺,肺失宣降,邪热夹湿耗伤气阴。病位主要在肺,或兼在脾胃。治疗上可分期论治,注重宣降肺气,兼顾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