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来V去”格式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l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V来V去”是现代汉语中较为常用的一个格式,用来表示单个动作或两个动作的长时反复。尽管前人对其进行了许多深入的研究,但由于语言现象复杂多变,仍有些许错漏。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修正。另外,由于前人大多以两“V”相同的“V来V去”作为研究对象,因此,本文将少有人涉及的两“V”不同的“V来V去”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两V的关系对其重新分类,并对其不同的性质特点展开研究。全文总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V来V去”格式概说,探讨该格式的分类、语法意义、语用意义和“V”的选择等方面。根据两“V”之间的语义关系,可以分为相同式、相近式、相关式三类,而相关式中又包括无相对意义的正相关式和有相对意义的负相关式。该格式在语法上表示动作的长时反复,在语用上主要表达主观消极意义。该格式对“V”的选择前人已有所研究,本文就前人的结论提出了质疑。第二部分是相近式“V来V去”研究,探讨相近式的基本特点、相近式与近义联合式动词的关系、相近式与相同式的差异等方面。相近式的两“V”是同义关系(包括等义关系和近义关系),并非所有“V”都能单独成词,但大部分V1和V2能够构成近义联合式动词,因此相近式是将近义联合式动词拆分置入“V来V去”格式而形成的结构。较之相同式,相近式能消除多义项动词的歧义,并有凝固词义的倾向。第三部分是相关式“V来V去”研究,探讨正相关式和负相关式的基本特点、负相关式与反义联合式动词的关系等方面。相关式的两“V”都能够独立成词,但正相关式的两“V”不大能组成联合式动词,而负相关式部分可以。由于反义概念是客观存在的绝对概念,负相关式即使不以反义联合式动词为前提也能形成。第四部分是“V来V去”及其变形式,探讨各式及其变形式的差异。相同式的变形多半受动作方向、韵律、习惯等因素影响。相近式的变形大多受制于句法或篇章结构,也有韵文和个人习惯等原因。相关式的变形较少,其中正相关式由于两“V”组合的临时性,调换顺序也没有很大差别;负相关式的变形式则由于语料较少,尚无定论。
其他文献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电子资源如雨后春笋突飞猛进,阅读纸质资源的读者越来越少,作为高校信息资源汇聚的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迫在眉睫,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
回族、维吾尔族由于相同的信仰,加之文化本身具有兼容性,使回族话、维吾尔语中保留了大量的借词。回族话中借词与维吾尔语借词不仅在其词汇系统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更是对维吾尔
卫星遥感数据相比传统证据采集方式存在优越性,近些年也频繁地被国际和国内法庭争端当事方用作证据。法庭在是否采信的问题上立场不一,国际法院在涉及领土主权争端案件中对其
文化教学在汉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必须要了解目的语文化。语言是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的,汉语国际教学既是一种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学。因此在汉语国
隐喻辞格是一种语义辞格,因此,从语义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是十分有价值的。本文运用修辞学、语义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以隐喻辞格为研究对象,对隐喻语义结构的多种表现形式,语义
本文主要研究了专利空间视角下的中国技术创新升级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情况。在理论层面上,本文吸收了产品空间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构造出一套用以反映技术创新能力分布与
本文以河南大学图书馆近些年在阅读推广活动中不断推陈出新,以每年举办的读书月活动为例,通过晨读经典、读书征文、国学知识竞赛、专家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活动,思考今后加强创
间离是《故事新编》的创作特色和主要艺术手段。然而纵观鲁迅小说作品,不难发现间离手法始终存在,并非是在《故事新编》中一蹴而就的,早在《呐喊》与《彷徨》中就有所表现。比起
依据类介词作为虚词的一类,词语间意义和用法相似,学习者在使用的过程中易产生偏误。本文考察了《发展汉语》及各类对外汉语教学大纲中依据类介词的编排、分布情况,以使用《
已有对现代汉语“把”字句的研究虽然成果丰硕,但研究范围却仅局限于一些“典型”的“把”字句。这些“典型”“把”字句的特点是“把”后宾语多为受事论元,语义多表示为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