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股骨头成形术结合通络生骨胶囊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94104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50岁时患髋关节骨关节炎者5%—50%是由发育性髋臼发育不良引起的。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治疗较为困难,保守治疗难以奏效。因此,对髋臼发育不良伴有临床症状者,多需手术治疗已为多数学者所共识。髋关节股骨头臼匹配良好,无或有轻微骨关节炎者,可根据情况进行髋臼加盖成形术或各种截骨术。对于骨关节炎较严重,髋臼与股骨头的对应关系差者,则不适宜做截骨术治疗。若患者年龄大于50岁,可考虑工人全髋关节置换。对于不适宜截骨术治疗的髋臼发育不良伴较严重骨关节炎的中青年患者来说,缺乏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我们曾用血管植入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各期的中青年患者,对于晚期骨关节炎股骨头包容不好者,进行股骨头成形、髋臼造盖成形来改善包容。这联合术式达到了促进骨坏死的修复、预防关节脱位的目的,免除或延缓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我们将这联合术式结合服用中成药通络生骨胶囊用于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骨关节炎的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研究通过实验来调查通络生骨胶囊对兔全层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作用,通过临床观察来分析髋臼股骨头成形术结合通络生骨胶囊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疗效机制,以此来判断这一方法是否能让髋臼发育不良伴较严重骨关节炎的中青年患者免除或延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研究方法:1.实验方面,建立新西兰兔膝关节髌股关节面直径为4mm,深5mm的全层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将50只兔分为通络生骨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复方丹参片组)和模型组。造模后对照组给复方丹参片治疗,0.36g/kg/天,灌胃;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药物通络生骨胶囊2g/Kg/天、4g/Kg/天和8g/Kg/天,灌胃。模型组不予任何药物。造模第12周处死动物,取材进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和扫描电镜检查,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按Wakitani法对修复组织进行组织学评分。 2.临床方面,从1997年1月至2003年1月采用髋臼股骨头成形术结合通络生骨胶囊治疗的89例(122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其中,男9例,女80例,年龄18~65岁,平均47.1岁。发病时间最短为6个月,最长为35年,平均11.9年。平均随访3.8年(2-6年)。122髋中Crowe Ⅰ型84髋,Ⅱ型38髋。对髋关节骨关节炎的X线分期,采用Tonnis法,122髋中0期15髋,1期36髋,2期27髋,3期44髋。用髋关节百分法进行临床评估。测量X片上的关节间隙作为评估骨关节炎进展的指标,并测量术前和术后的股骨头覆盖率、Sharp角、CE角、股骨头中心高度和水平距离。 对骨关节炎0期和1期患者可只进行髋臼加盖成形术;对骨关节炎2期和3期
其他文献
<正>摩托车开得很慢很慢,但父亲依旧跟得气喘吁吁。他不说话,耷拉着脑袋,和很多年前我透过玻璃窗看到的景象一样。我不由得想起了他当初给我送钱的模样,以及那些特有的爱和倔
潜在损害是现代社会常见的损害种类,它与现代性迅猛发展引发的“风险社会”紧密相关。传统欧陆民法的时效制度几乎没有关注这一问题,导致潜在损害赔偿请求权往往因罹于时效而
利用导数定义、函数的单调性、公式及定理以及计算机技术等4个方面对导数证明不等式的应用进行阐述与总结,力求能产生更优秀、更快捷的解题方法.
目的 用胰酶消化法降低异体真皮的抗原性后,探讨不同类型的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重组后对猪复合皮成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移植实验分三组,婴儿组为异体新生猪真皮+成年猪自体
传统出版社由于受到知识固化于书本中的限制,在学习和获取知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当下,面临着亟须转型的困境。本文立足于"互联网+"的大背景环境,依托于出版社长期积累形成的
<正>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下称 FDA)上市许可办公室(OPA)、食品安全应用营养中心(CFSAN)、监督办公室、兽药中心(CVM)于1997年10月发布了新资源食品咨询程序指南。该指南代表
目的:对比低浓度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取条件相同能经阴道分娩的ASA分级Ⅰ 级足月妊娠产妇3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0.1%罗哌卡因+3ug·ml-1芬太尼
从受灾群体的主位角度来说,汶川地震的主要危害在于,它迫使受灾群体在极短的时间内遭受了一系列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动,从而导致了受灾群体原有社会关系被破坏。从这个意义上讲,
我国具有丰富的辣椒属种质资源,但这些宝贵的资源没有被有效地利用,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对这些资源的系统研究和深入了解。本研究采用SSR标记技术对33个辣椒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
从北京市法院审理案件情况来看,劳动争议案件中的疑难问题层出不穷,呈现出四个特点,涉女职工案件持续增长;劳动关系稳定性下降;因《劳动合同法》引发的新类型劳动争议案件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