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公共建筑能耗预测及能效提升路径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44次 | 上传用户:lixinlix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有效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寻求可持续发展,国家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的新机制已渐上日程。公共建筑部门是影响整个建筑部门乃至国家层面能耗总量控制目标实现的关键领域,准确分析其能耗现状并预测其增长趋势、探索其能效提升路径,对于指导公共建筑部门进行能效提升、控制能耗增长、实施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为重要背景,以我国城镇公共建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一系列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对其宏观运行能耗与能效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由于国家统计体系尚不完善,公共建筑的能耗总量与用能强度等基本现状都不明确。因此,论文首先基于指标法和统计年鉴数据拆分法系统分析了我国城镇公共建筑宏观运行能耗总量及整体能耗强度现状。在之基础上,综合运用回归分析法、趋势外推法、系统校核法进行了我国城镇公共建筑能耗预测模型构建,并预测了我国城镇公共建筑能耗的增长趋势。之后,通过愿景牵引法、机构问卷调查法和改进的德尔菲法,设计了我国城镇公共建筑能效提升中长期路径,并基于路径参数构建TAYLOR级数BP神经网络模型测算了节能量。最后,运用EFA和SEM等方法探究了我国城镇公共建筑能效提升绩效影响因素的内部结构和路径分布,在之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城镇公共建筑能效提升的保障措施建议。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应用曲线回归分析法构建了我国城镇公共建筑能耗预测模型,并预测了我国城镇公共建筑能耗的增长趋势。在对我国城镇公共建筑能耗总量和能耗强度现状进行系统测算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了我国城镇公共建筑能耗预测理论模型,运用MATLAB和DATAFIT进行曲线回归模型方程组的建立和模型检验后,分别运用趋势外推法和系统校核法进行自变量的预测赋值和中介变量的校核判定,预测了我国城镇公共建筑能耗2015~2030年的增长趋势。(2)采用愿景牵引法设计了我国城镇公共建筑能效提升路径,并测算了路径的节能量。采用愿景牵引法,通过机构问卷调查和改进的德尔菲法,设计了包括能效提升梯度和描述参数体系的我国城镇公共建筑能效提升中长期(2016~2030年)路径。并基于路径参数,构建了 TAYLOR级数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测算了路径的节能量。(3)综合运用EFA和SEM探究了我国城镇公共建筑能效提升绩效影响因素的内部结构和路径分布。结合文献研究与专家访谈识别了公共建筑能效提升绩效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影响因素清单;基于EFA和SEM方法,应用SPSS和AMOS软件工具,探究了影响因素的内部结构和路径分布;在之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城镇公共建筑能效提升的保障措施建议。
其他文献
<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事审判是民事审判的基础,对维护婚姻家庭稳定,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妇女及老年人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重要作用。1
汉字形义关系的疏离与弥合黄德宽,常森“汉字以形表义”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使传统语言文字学将形义统一性视为研究文字和古代文献语言的不容违背的原则。这一方面为中国文字学
知识管理在其它行业的应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也取得一定的管理效果,但是对于大部分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经营企业来说还比较陌生。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三网融合的进程加快,
机场CDM如今已深入空中交通管理运行概念,成为提高空中交通管理网络和机场利益相关者运行效率的重要推动因素。本文为了测量机场CDM带来的改善,采用关键绩效指标的评价基准,
干燥消毒粉是一种具有干燥、保温、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吸收有害气体、防治腹泻等效果的新型猪场环境改进矿剂,其通过改善猪舍内环境来提高猪场生产效益。文章主要从目前
零能耗建筑(NZEB)是解决建筑领域节能、环保及碳减排的综合方案之一。有鉴于零能耗建筑的快速发展,本文针对零能耗建筑的定义展开辨析,通过文献调研,回顾了零能耗建筑的既有
水泥产品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商品经济日益成熟的市场中及水泥产品的同质性,水泥产品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战愈演愈烈,相应低廉的产品成本成为众多企
<正>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指导学生阅读短篇小说,培养学生具有概述故事梗要的能力;分析小说的基本写作方法,模仿练习通过对话和环境描写来刻划人物,从而突出主题的写法。
<正>隔音墙是设置在声源与受声点之间来阻隔声音的障碍物,也称声屏障。在公路上设置隔音墙是从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的一种有效方法。当临街的建筑物窗外1m处白天噪声声压级超
本文研究多目标、多学科优化问题在零能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随着建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系统的日趋复杂,现代建筑节能设计理念和模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追求围护结构能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