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腺管开口分型的临床意义及其与APC基因蛋白截短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cujmtg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结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的特异性表现,大约只有40%的患者在肿瘤局限期被检测出来,待出现症状大多已是中晚期。因此,早期发现并及时诊治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可大大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近年来,染色放大内镜及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 NBI)放大内镜的应用使消化道微小病变的诊断成为可能。结直肠粘膜表面存在大量腺管,开口呈凹窝状,腺管和腺管间的间质部富含微血管,染色放大内镜的作用主要是观察腺管开口形态(pit pattern),而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主要强调腺管开口及粘膜浅层微血管结构,粘膜腺管开口形态及细微血管形态变化对早期结直肠肿瘤的诊治具有重大意义。研究表明,染色放大内镜与NBI放大内镜对结直肠粘膜非肿瘤性和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准确性达87-94%,与组织病理诊断具有较高的符合率。APC基因是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的易感基因,在散发性结直肠肿瘤中也有改变,有研究报道APC基因约95%的突变结果使APC蛋白呈截短改变,基因产物的截短是一种很极端的改变,会引起细胞内蛋白正常功能的改变,从而诱发疾病。本课题研究拟探讨内镜下结直肠粘膜腺管开口分型与病理组织学的一致性关系,以及腺管开口分型对结直肠非肿瘤性病变或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并比较内镜下两种辅助技术在结直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同时结合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比较不同腺管开口结直肠病变的APC蛋白截短的表达,探讨APC蛋白截短在不同组织病理分型及腺管开口分型中表达的关系。目的1.通过采用染色放大技术及NBI放大技术观察结直肠粘膜腺管开口类型,探讨内镜下结直肠粘膜腺管开口分型对结直肠非肿瘤性病变或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以及对比研究染色放大内镜和窄带成像(NBI)放大内镜在结直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2.通过比较不同腺管开口结直肠粘膜病变的APC基因蛋白截短的的表达,探讨不同腺管开口类型与结直肠病变组织APC基因蛋白截短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选择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64例患者,共发现73处息肉样病变,对息肉样病变在内镜下采用粘膜染色放大技术观察腺管开口,根据腺管开口的Kudo分型判断病变的肿瘤性或非肿瘤性质(Ⅰ-Ⅱ型为非肿瘤性病变,Ⅲ-Ⅴ型为肿瘤性病变),并和病理诊断对照,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2.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检查的75例患者,共有92处病变,分别在常规内镜模式、NBI放大模式及染色放大模式下进行观察,对发现的病变进行腺管开口分型及血管形态分型,将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3.对染色放大内镜观察的73处息肉样病变,按kudo标准进行分型,并采用蛋白截短检测技术检测其病变组织APC基因蛋白截短的表达水平,并将Ⅰ-Ⅱ型合并组、Ⅲ-Ⅳ合并组、Ⅴ型组进行两两比较;病理诊断结果分为非瘤性息肉组(炎性息肉,增生息肉,幼年性息肉合并组)、腺瘤组(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合并组)和腺癌组进行两两比较,比较结直肠粘膜不同腺管开口及不同病理分型中APC基因蛋白截短的表达情况。结果1.通过染色放大内镜发现结直肠息肉样病变73处,经内镜下腺管开口形态诊断:Ⅰ型腺管开口11处,Ⅱ型腺管开口9处,Ⅲs型腺管开口1处,ⅢL型腺管开口19处,Ⅳ型腺管开口11处,Ⅴ型腺管开口12处,混合型腺管开口10处。经组织病理诊断:炎性息肉13处(17.8%),增生性息肉8处(10.9%),幼年性息肉1处(1.4%),管状腺瘤22处(30.1%),管状-绒毛状腺瘤10处(13.7%),绒毛状腺瘤7处(9.6%),腺癌12处(16.4%)。诊断非肿瘤性(Ⅰ-Ⅱ型)和肿瘤性(Ⅲ-Ⅴ型)息肉病变的病理符合率为94.5%(69/73);诊断非肿瘤性息肉诊敏感性为86.4%,特异性为95.0%;诊断肿瘤性息肉的敏感性为98.0%,特异性为94.3%。2.常规内镜检出87处(94.6%)病灶,NBI放大内镜检出90处(97.8%),染色放大内镜全部检出(100.0%)。在病变轮廓、微血管形态的图像显示上NBI放大内镜明显优于染色放大内镜(P=0.000),在腺管开口形态的图像显示上NBI放大内镜与染色放大内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4)。NBI放大内镜诊断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3%(84/92)、83.9%(26/31)、95.1%(58/61),染色放大内镜则对应分别为89.1%(82/92)、80.6%(25/31)、93.4%(57/61),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蛋白截短检测技术检测结果表明:APC蛋白截短在病理类型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腺癌中分别为0%(0/13)、0%(0/8)、0%(0/1)、36.4%(8/22)、30%(3/10)、28.6%(2/7)、33.3%(4/12),非瘤性合并组与腺瘤性合并组及腺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腺瘤合并组与腺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APC蛋白截短的表达率在结直肠腺管开口Ⅰ型、Ⅱ型、ⅢS型、ⅢL型、Ⅳ型、Ⅴ型中分别为0%(0/11)、0%(0/9)、0%(0/1)、31.8%(7/22)、33.3%(6/18)、33.3.%(4/12);Ⅰ-Ⅱ型合并组与Ⅲ-Ⅳ合并组及Ⅴ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Ⅲ-Ⅳ合并组与Ⅴ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结论1.染色放大内镜与NBI放大内镜通过观察腺管开口及微血管形态对诊断结直肠非肿瘤性和肿瘤性病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符合率,可提高早期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率,两者的联合应用对其有很大帮助。2.APC基因蛋白截短的表达发生在结直肠肿瘤发生过程中的早期阶段。3.APC基因蛋白截短的检测结合内镜下观察腺管开口形态及细微血管的变化对预防、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结直肠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化以无法阻挡的趋势发展,跨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而跨文化适应性作为跨文化研究课题之一,近来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全球化发展的势头渗透各个方面
高重复频率超短脉冲的放大与相位噪声抑制是实现高功率光学频率梳的一项关键技术,对脉冲相干合成放大、时-频域可分辨精密光谱测量、紫外光梳的产生、中远红外光梳的产生和光
在介绍噪声涵义基础上,对当前城市区域内的噪声环境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进行具体阐述,让人们对环境噪声有更深刻了解。
基于对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将不断快速扩张的判断,作为有机硅、硅基技术和创新领域全球领先者的道康宁公司不断加大对太阳能光伏产品投资力度,提供增强性能的太阳能解决方案,以满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凭借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优势,被广泛运用于交通运输、水利建设、环境保护和城镇综合开发等十九个行业领域,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作为PPP项目主要实施方,项目公司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其滥用资金、掠夺性经营等现象较为普遍。因此,政府审计将其作为重点监督对象,有效减少了违规行为的发生。然而,项目公司为了逃避审计处罚、维护既得利益,在审
为了得到加热条件下润滑油对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特性的影响,利用Fluent软件建立CO2/润滑油两相混合物流动传热模型,通过改变润滑油浓度、质量通量、热通量和压力进行换热特性
要抓住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这一根本,切实筑牢军魂意识;要把满足官兵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占领思想阵地;要强化政治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工
当前,信息化时代日新月异,不同于以往纸质版的信息传播,社会公众更多的开始使用互联网、手机微信等线上信息传播工具.种种迹象表明,当下掌握信息主动权的人也必将掌握世界,因
<正>"分配正义"是人类对其分配活动进行价值认识、价值判断、价值定位和价值选择而形成的一种正义价值观念,其要义在于强调和追求分配的正义性或公正性。狭义的分配正义是追
本文利用一缺位杂多酸盐K8(SiW11O39)·13H2O与一维链式稀土甘氨酸配合物反应,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含甘氨酸有机配体的稀土杂多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