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四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huo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s stroke,AIS)在早期有不同的干预手段,包括阿替普酶(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尿激酶(urokinase,UK)静脉溶栓治疗、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以及保守常规治疗等。本课题分析发病6小时内到我院治疗的AIS患者,接受rt-PA、UK静脉溶栓治疗、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和常规治疗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 法]本课题收集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神经内科病区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内接受过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数据,整理得到符合本课题要求的AIS患者362例,其中172例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38例采取UK静脉溶栓治疗,38例接受桥接血管内取栓治疗,114例AIS患者只进行常规治疗。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实验室数据(急诊收缩压、急诊舒张压、急诊微量血糖、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谷丙转氨酶计数、谷草转氨酶计数、血尿素值、血肌酐值、血尿酸值、空腹血糖值、血同型半胱氨酸计数、总胆固醇值、甘油三酯值、低密度脂蛋白值、高密度脂蛋白值、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大便潜血阳性否、尿白细胞值、尿隐血阳性否),既往史,既往口服用药史(抗栓药物史、抗凝药物史),患者到院治疗前、治疗后 24h、7d 的 NHISS(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评分,90d 改良 Rankin 量表(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mRS),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是否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以及狭窄情况,治疗后颅内出血发生率,治疗后90d死亡率。将其分为四个组:rt-PA溶栓组、UK溶栓组、桥接血管内取栓治疗组以及常规治疗组,准确收集各位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经过rt-PA、UK、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和保守常规治疗治疗后24小时NIHSS评分,住院7天NIHSS评分,通过对比每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变化来评估不同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情况;随访收集所有患者90天mRS评分以此对不同治疗方法下的远期疗效作出评估;各组间安全性的评估依据各组间颅内出血转化情况和随访90天死亡情况来评估[1、2]。[结 果]在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史以及实验室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基础上,四组患者在治疗后24h、7d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四组患者治疗前后24h、7d的差值进行比较,常规治疗组在两时间节点上的NIHSS评分差值均低于其余三组(P<0.05)。对比各组患者90d结局情况,rt-PA、UK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取栓组预后较常规治疗组好(P<0.05);四组患者90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A、UK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取栓组的颅内出血转化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 论]rt-PA、UK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取栓及常规药物治疗均可改善AIS患者神经功能,rt-PA、UK静脉溶栓及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较常规药物更佳。rt-PA、UK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未增加死亡风险,但出血风险有所增加。本课题中AIS患者责任血管以大脑中动脉为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在良性肺结节和恶性肺结节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与肿瘤病理分型的相关性及年龄在两组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云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住院肺癌(恶性肺结节组)患者236例,同期确诊的良性肺结节(良性肺结节组)患者97例。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两组
[目的]探究鼠尾草酸对MPTP诱导的帕金森模型体内(C57BL/6小鼠模型)和体外(神经元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1.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加入不同药物(药物A、B、C、D、E、鼠尾草酸和溶剂)后,用MPTP损伤细胞,采用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处理后的细胞活力,筛选出具有活性的药物(鼠尾草酸)。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分为9个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CA低、中、
[目 的]比较依那普利叶酸片与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类降压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降血压的差异及变化趋势,评价依那普利叶酸片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程度,探讨可能影响治疗方式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关系的混杂因素。[方 法]在真实临床情况下,采用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
[目的]虽然近年来PDAC在手术、化疗、靶向治疗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PDAC患者的预后仍不理想。目前,许多相关研究集中在PDAC肿瘤微环境。本文旨在研究PDAC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浸润性T淋巴细胞和Ki-67指数的临床意义和预后分析,为进一步研究PDAC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DAC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的75例患
[目的]研究对比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序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T管引流与一期行LCBDE+LC+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
[目的]探讨胆囊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胆囊癌的综合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我院行胆囊癌根治术且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胆囊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2.研究内容:分析胆囊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根据淋巴结病检结果将胆囊腺癌患者分为两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收集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包括:(1)一般临床资
[目的]Betatrophin是由肝脏分泌的激素样蛋白质,有研究报道其可促进正常成体胰岛β细胞增殖。目前研究发现多数胰岛相关疾病都涉及胰岛β细胞数量及功能的改变。我们前期研究发现ISL-1在成体胰岛β细胞中具有重要的抗凋亡和促增殖双重功能,其在磷酸化状态下发挥抗凋亡功能,而在去磷酸化状态下发挥促增殖功能。但ISL-1发挥双重功能时的上游调控分子仍不清楚,本研究重点为明确Betatrophin是否通
[目 的]通过对昆明市儿童医院6年355例住院结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儿童各型结核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以提高对儿童结核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漏诊、误诊。[方 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0-18岁的结核病住院患儿临床资料,包括患儿年龄、性别、民族、地区分布等一般资料、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预后及院前就诊经历等。使用SP
[目 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percutaneous transthoracic pulmonary biopsies,PTPB)和经支气管镜下肺穿刺活检术(transbronchoscopic lung biopsy,TBLB)的穿刺阳性率,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两者对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两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以预防、降低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探究儿童急性肝衰竭病因分布并分析影响儿童急性肝衰竭预后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收集昆明市儿童医院2016年11月至2020年9月诊断为急性肝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有效组与无效组,对其病因、主要临床表现和预后进行分析,比较2组重要生化指标及临床表现差异与预后的关系。统计学方法主要采用EXCEL2016及SPSS21.0分析。[结果](1)共64例肝衰竭患儿,男27例,女37例;年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