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压反渗透膜分离性能和胶体污染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ne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自制的膜性能评价装置,首先探讨了温度、压力、回收率、pH等因素对超低压膜饮用水深度处理分离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和压力增加,膜通量相应增加,阳离子和NPOC截留率由于“稀释效应”而下降;随着回收率的增加,膜表面浓差极化程度加重,跨膜渗透压差增大,膜通量有轻微下降,截留率升高,“稀释效应”和浓差极化对截留率的影响达到动态平衡;进水pH值的变化对通量没有影响,由于道兰(Donnan)平衡,离子截留率随pH值增加而降低,但在高pH值下因为沉淀的产生,反渗透膜对Ca2+、Mg2+的截留率转而增加。然后,采用两种不同的预处理工艺研究超低压膜对饮用水深度处理的效果,其中以MF+GAC为预处理,ULPRO为核心的工艺在0.15MPa下仍然可以实现较高且稳定的出水量,水质达到瓶装饮用水国家标准,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在膜结构和污染研究方面,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测量仪(Contactanglemeasurement)分析了七种聚酰胺膜表面的粗糙度和亲水性;利用自制的平板膜污染实验装置测量了七种膜的特征通量,在初始渗透侧通量Jo为10gfd、回收率1%、浓缩侧流量Q*为35.64ml/min(对应错流剪切速度u为0.1782m/s)、胶体硅浓度Csio2为150mg/l、离子强度I为0.01MNaCl、温度为25℃、pH值6.8±0.2的条件下,以24h后膜通量下降的程度(FD)表征膜污染,对比七种膜的胶体污染行为,并考察了参数Jo、u、I、pH值的变化对胶体污染的影响。 研究表明:膜表面有明显的峰—谷褶皱结构,粗糙度和FD有非常高的相关性,胶体污染优先发生在谷底,快速的“低谷堵塞”是膜通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粗糙度越高这种沉积速率越快,“堵塞层”越致密,通量下降越快;带负电荷的SiO2胶体受到的垂直于膜表面水流拖曳力要远大于胶粒与膜表面的静电相互作用,表面电位对胶体污染几乎没有影响;亲水性与FD无相关性,膜表面聚合聚丙稀醇亲水层使表面粗糙度降低,从而导致污染减缓;在膜本身的诸多性质中,粗糙度是影响膜胶体污染起始速率最关键的因素,然而采用较低的膜初始通量及离子强度,增加剪切速率能有效减少胶体污染。
其他文献
垃圾填埋是一种最简单、经济、不妨害公共健康与安全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方式,并已被国内外广泛推广使用。然而,垃圾填埋过程中,会产生具有危害性大、对公众健康和周围环境构成污染
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基本概念及其中要点,而后从计价依据、工程量计算、预算体系的构建等多个方面,分析现阶段内我国建筑安装工程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展开
  本文介绍了研究的沙漠南缘地区,风沙物源具有可识别性。在各剖面的野外观察中,普遍存在呈黄色或土黄色的风成砂;在激光粒度测试中,风沙物源的机械组成以典型的正态尖峰为特征
本文从基础理论方面研究了进行教材开发的各项环节,并首次尝试借鉴“现代课程论之父”拉尔夫·泰勒(RalphTyler)的理论进行教材编制原则的探讨,并将理论应用于环境教育课程研究
近年来,安徽水利系统紧紧围绕构建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水利支撑体系,推深做实水利“稳投资”要求,加快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保持水利建设投资高位运行,连续多年全省
期刊
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是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平板显示器和传感器等领域的一类薄膜材料,其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平均透过率超过80%,电阻率一般在10-3Ω·cm以下。锡掺杂氧
本文提出了将基于Matlab的模糊控制技术应用于注塑成形过程当中,再加上Matlab中的Simulink模块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缩短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实现了注塑成形过程中温度、
广泛深入调研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谋划水利一体化发展新思路rn太湖流域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区和发展“引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于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的腾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
期刊
湖泊富营养化是我国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大型富营养化浅水湖泊太湖的水华优势种群大多为蓝藻,故称为蓝藻水华。蓝藻水华的“暴发”是表观现象,其前
本文利用水热、溶剂热等液相法,在低温下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制备了不同尺寸和形貌的Bi2S3、CdS和ZnS纳米结构半导体材料,利用XRD、TEM、SAED等测试手段对每一种材料进行了表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