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文学批评的审美话语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erxing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对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研究中将马克思关于文艺和审美的看法与现代文学观关于审美的看法相混淆的这一倾向进行质疑和反思,力图从马克思的文本出发,对其论述审美问题的相关材料进行梳理,尽可能回到马克思的原始语境中将其论述文学与审美的话语与现代文学对审美的观点进行对比,进而区分两者对审美问题的不同看法,进一步厘清和纠正对马克思文艺思想尤其是关于审美问题的认识偏差。在第一章中,对自康德以来形成的现代审美文学观进行梳理和考察,首先对关键词“审美(Aesthetic)"进行考察,弄清这种“审美”文学观的具体内涵;接下来回到历史语境中,考察这种审美文学观形成的知识背景;最后,将视线回到马克思,从他的个人学识、时代背景和历史语境来分析马克思本人谈论审美的语境。在第二章中,从马克思的文本出发,将马克思涉及文学艺术和审美的话语进行整理和研究,梳理出马克思谈论“审美话语”的主要类型,并进一步结合材料和具体语境来分析马克思是如何从艺术性、批判异化劳动、艺术评价机制中审美与政治的关系三个视角来论述审美问题的。在第三章中,探讨马克思对“审美”问题的不同看法。首先从马克思自己的美学观分析他是如何将美界定为“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同时将审美与人的解放联系起来的。其次从文学艺术评价机制的角度来分析审美因素与包括阶级、意识形态等在内的政治因素对衡量和评价文学艺术的作用。最后回应前面提出的现实问题:即将马克思关于文艺和审美的看法与现代文学观对审美的看法相混淆是对马克思审美话语的误读,通过理清马克思关于“审美”的根本看法,进一步认识文学与审美的关系,最终至少可以得出将审美作为文学艺术的本质属性并非马克思的基本观点,纠正人们对马克思文艺思想特别是审美问题的认识偏差。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物联网行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并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的衍生产物,在不同的领域都得到了一定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一、当前病虫发生情况北京市植物保护站日前称,当前全市大白菜生产陆续进入包心期,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据全市蔬菜病虫监测点调查,目前全市大白菜总体生长状况良好,发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各个层次的普遍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以及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当中.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为人们生活带来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逐渐发展并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网络俨然成为便民利民的工具,并且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对国家公开透明的制度进行了解.但是目前计算
时评,以评述社会热点,客观表达观点见长,在社会舆情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人们对社会时事的关注越来越多,公共表达平台愈加拓宽,人与人之间联系愈来愈紧密。由于公众对国家大
何为文本的个性解读,借用特级教师武凤霞的一句话:“所谓文本解读是教师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积累和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悟力,在自身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下走进文本,走进
期刊
所谓想象中国的空间叙事,不仅仅指一种实在的地理空间、实存的生存空间,也是指由空间场所所生成和带来的文学叙事空间。在文学文本中,地理性、社会性、历史性的空间形态,已经
医疗信息化网络的设计与实现,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的医疗模式,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稳定发展,满足当前时代的需求.但现阶段部分区域的中小型医院仍旧以传统的模式进行运转,
杜甫作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广为人知,但其内心深处的隐逸情节却鲜为人知。本文以杜甫的田园诗为研究对象,对其漂泊一生中的乡土情怀进行研究,得出其田园诗的成就。   与以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