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量有效的S-MAC协议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tia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由大量廉价的微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以多跳的方式进行通信的分布式自组织网络。这些传感器节点能够协作的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被监测对象的信息,对其进行处理并传送到终端用户。WSN是一种新兴的无线网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重视。因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各个节点是由电池供电,由于环境原因和节点数目庞大,电池的更换是很困难的,所以尽量节省各个节点的能量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主要设计目标。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各个节点共享一个单一信道,由于信道资源有限,需要一种协议来协调各节点对信道的访问,这种协议即是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MAC协议对无线信道的使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为各个传感器节点分配有限的信道资源,协调各节点的数据在同一信道中的传送,避免冲突。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资源有限和网络拓扑动态变换的特点,对MAC协议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证系统性能,又要尽量的节省能量。  MAC协议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竞争型的MAC协议。很多现有的基于竞争的MAC协议都是以牺牲吞吐量、延迟等网络性能来换得能量节省的,但是这样做不利于网络的动态扩展和生命周期的延长。  本文的主要内容: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了总体介绍,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概念、体系结构、主要特征和应用领域;详细介绍了MAC协议概念、分类、耗能原因和工作机理;具体分析了S-MAC(Sensor-Medium Access Control,S-MAC)协议工作机制、总结其局限性和改进协议,在S-MAC协议、T-MAC(Timeout-Medium Access Control,T-MAC)协议基础上提出了节能型的MAC协议——ES-MAC(Energy effect-Medium Access Control,ES-MAC)协议。  在传统的S-MAC协议中,采用的是固定的侦听睡眠周期。ES-MAC协议借鉴了T-MAC协议的思想,采用动态的侦听睡眠周期,节省能量。另外,在S-MAC协议和T-MAC协议中,采用的退避算法都是二进制指数退避(binary exponential backoff,BEB)算法,这种算法带来了捕获效应。因此,在S-MAC协议、T-MAC协议的基础上,本文的ES-MAC协议结合MILD(Multiplicative Increase Linear Decrease)和MIMLD(Multiplicative Increase Multiplicative Decrease and Linear Decrease.)两种退避方法,对协议的退避算法进行了改进。如果某节点传输数据成功,根据MILD的方法,退避计数器按线性减小,如果发生冲突,则根据MIMLD的方法,乘性增加退避窗口。这样可以保证在新的竞争中,所有节点接入信道的机会均等,并且能够更好的节省能量。通过OPNET建模仿真,结果表明:ES-MAC协议不仅仅在网络性能方面比S-MAC协议、T-MAC协议有所提高,在节能方面也优于这二者。
其他文献
互联网的发展正在从“以地址为中心”向“以内容为中心”发生转变,内容中心化的发展趋势让用户更加关注获取内容的速度和质量,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QoS保证是未来网络的核心内
人名存在歧义性,给人物信息检索、实体语义知识库构建、实体信息抽取等带来了严重的困难。人名消歧技术研究如何将同名人物实体指称项按照现实中具体的人进行分类,是近几年自然
对流层波导可以使电磁波以较小的损耗实现超视距传播,扩大通信、雷达等无线电系统的作用范围;也可能造成电磁盲区,引入新的干扰,降低这些无线电系统的性能,甚至会导致雷达探测失败
空时自适应处理技术(Space-Time Adaptive Processing, STAP)能够有效的抑制杂波,改善机载相控阵雷达检测目标的性能。国内外学者在过去30多年中在STAP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
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系统是典型的OFDM系统,是以IEEE 802.16协议标准为基础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它可以在固定和移动的环境中满足数据、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以其高的频谱利用率、很强的抗多径干扰能力、高速的传输能力、以及根据信道条件对子载波进行灵活调制及功率分配的能力,已在无线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中
太阳喷射出的带电粒子形成太阳风撞击地球磁场,沿着地磁力线沉降,进入地球的两极地区后会发出光芒,从而形成极光现象。形状、位置和亮度变化非常迅速的极光结构则对应着各异的磁
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有效缓解了无线电频谱紧张的矛盾,同时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健康和深度覆盖等优点。除了应用于室内高速通信,可见光通信也被广泛
MIMO技术可以在不增加额外带宽的情况下,大幅地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和通信质量,但目前对MIMO相关技术的研究大部分局限在理论研究或者计算机仿真阶段,缺少实际信道传
新一代航天测控系统正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而基于软件无线电理论的中频数字化发射机及接收机具有通用性、灵活性、误码率低的特点,已经成为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