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注入法制备硅基发光材料的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zhangy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Canham等人研制出在室温下具有较强光发射的多孔硅后,对硅基材料进行改性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其中,离子注入作为一种对硅基材料改性的有效手段已经获得遍布红光到紫外光区域的光致发光,因此对其发光机理和发光效率的研究对实现硅基光电子的集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重要的价值。  本文围绕着掺杂C+和Si+的硅基材料的荧光特性进行研究。结合离子注入技术和快速退火工艺制备出了含纳米晶的硅基材料,研究了退火温度和掺杂剂量对材料微结构和发光特性的影响,获得了硅基材料的红光及紫外光致发光。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采用离子注入技术将C+注入到SiO2层中,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SiC纳米晶颗粒大小的影响和红移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对各个紫外发光峰的起源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经800℃退火的样品中形成了SiC纳米晶,纳米晶的尺寸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601和3.249 eV处的光发射可能来源于SiC纳米晶,2.857、3.085和3.513 eV的发光峰归因于纳米晶与SiO2界面处的复合发光而3.751 eV处的PL峰起源于氧空位缺陷。  2.采用离子注入技术将Si+注入到SiO2层中。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Si纳米晶颗粒大小的影响,并对各个紫外发光峰的起源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Si+的注入使部分Si占据了原来O的位置形成了SiOx。2.88和3.42 eV处的PL峰,可能是由镶嵌在SiO2中的硅纳米晶所引起的。硅纳米晶可能是3.30 eV处发光峰的起因。而3.74 eV的PL发光峰的起源可能是材料中的氧空位缺陷。  3.采用离子注入法制备出了硅纳米晶,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样品光致发光的影响并对发光峰的起源及红移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在经过800℃及以上高温退火5分钟的样品中形成了包裹在氧化层中的纳米硅晶。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感染(DFI)的病原学、耐药性及相关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574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原菌分布、药敏情况,并根据足部组织培养结果是否阳性分为A组、B组,分析其相关因素。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74例患者分离出病原菌698株,前三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利用FJL560Ⅲ型超高真空磁控与离子束联合溅射设备的离子束溅射室内制备Ge/Si量子点样品,以自组装Stranski-Krastanov(S-K)生长模式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利用原子力显微
学位
期刊
PZT系列陶瓷的发现,是压电陶瓷发展中的一个巨大转折点。PZT陶瓷具有优良的压电性能,因此被用于制作压电器件,如扬声器、传感器等。而在本文中,重点介绍了其在压电变压器中的应用。压电变压器与传统的磁芯变压器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高升压比以及无电磁污染等优点。制作压电变压器,对于压电陶瓷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需要制备能够在大功率条件下工作的压电陶瓷。本文研究了PZT基压电陶瓷的性能,主要包括烧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和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逐年增长。T2DM是一种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基因遗传性复杂疾病,其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近年来,异位脂质沉积,尤其是胰腺脂肪沉积引起的脂毒性物质成为T2DM病因的研究热门。本文就胰腺脂肪沉积的流行病学、诊断方法、促进T2DM发病的机制及与T2DM相关性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胰腺脂肪沉积的认识
期刊
尽管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自然灾害的预报已发展到相当水平,但局部性的、区域性的、地区性的,甚至是国家范围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给人类造成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