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技术应用于柑橘属水果溯源分析和营养成分比较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_cs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柑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性喜暖温润,年产量超过8200万吨,其广泛分布于季风区。柑橘的果肉和果皮都拥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且拥有特殊的色香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些年,柑橘水果市场以次充好,混淆柑橘产地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现象严重地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快速、精准的技术对柑橘进行溯源分析,这有利于优质产品的原产地和品牌保护。另外,对于柑橘营养成分分析不仅有助于解决如何高效利用食物的问题,而且可为人们提供饮食指南,并为食品质量检测(如掺假检测,溯源分析)提供数据指导。核磁共振技术以其快速性、无破坏性、可重复性等优点,使其比其它分析方法在食品分析方面更具优势,而与多变量统计分析结合的策略非常适合分析与植物品种的产地溯源和营养品质有关的化学特征的特定变化。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针对柑橘属水果的溯源分析和成分鉴定。第一部分内容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四个产地(湖南、湖北、四川和广西)的甜橙进行了溯源分析。利用核磁共振技术从甜橙果汁中鉴定出67种成分包括各种糖类、氨基酸、有机酸和橙皮苷等物质并进行了定量分析。然后通过模式识别的方法建立甜橙产地区分模型,并通过结合多变量和单变量统计分析的火山图筛选出四个产地甜橙的特异性地理标志物。第二部分内容对四种柑橘属水果(柠檬、丑橘、甜橙和柚子)的果皮和果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和比较。利用核磁共振技术从四种柑橘果汁中鉴定出67种营养成分,从柑橘果皮中鉴定出89种成分,并分别进行了定量分析。结合统计学分析,找出了每种柑橘水果果肉中最显著的差异物质,并对其潜在的医用价值进行了探讨,而果皮中营养成分的分析为后续柑橘水果的合理、综合利用提供数据参考。本研究是首次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中国甜橙进行产地溯源分析,也是首次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中国柑橘果汁果皮的营养成分,这不仅对后续的中国柑橘溯源分析和营养成分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也为其它食品的溯源分析、掺假鉴别和营养成分分析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和表征手段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多相催化中催化剂活性组分尺寸的减小所带来的尺寸效应对催化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有着极大的影响,减小活性金属粒子的尺寸能有效提高金属原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我国每年的乙烯生产量位居全球第二,而乙烯主要来源于石脑油和其他重质原料的蒸汽裂解。裂解产物中的少量高不饱和烃(二烯烃和炔烃)易导致下游催化剂中毒失活,工业上通常采用选择加氢工艺进行脱除。为了进一
氮化铝(AlN)属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宽带隙、低介电常数、高热导率、优异的压电特性、声表面波波速高、化学稳定性好、与Si热膨胀系数失配小、与硅CMOS工艺兼容性好等特点,基于AlN的压电微型超声波换能器(PMUT)可以实现芯片级超声波发射与接收,克服传统超声医疗器械在体积尺寸、重量、系统复杂度方面劣势,是目前业界关注的热门方向。针对其未来在生物识别、便携式诊断与治疗、生物医学研究等应用需求,本
石墨烯因其独特的二维结构而具有优异的电学、热学、力学等性能,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应用潜力的新型材料之一,尤其在能源与环境电化学领域。作为一种零带隙半导体,本征石墨烯材料活性位点少、易团聚,在电化学能源器件等领域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对石墨烯进行合理改性,调控表面电子结构,提高自由电荷载流子密度,可以显著改善其表界面电化学活性。基于此,本论文发展了石墨烯卤素掺杂和金属纳米晶/单层石墨烯复合催化剂的
目的:本研究为了消除内源LMNA的干扰,利用慢病毒感染技术在体外培养LMNA敲除的293T细胞中构建稳定表达LMNA R527C突变蛋白的细胞系;研究LMNA R527C突变对细胞增殖,迁移,周期,调亡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LMNA R527C突变与核纤层蛋白病发生相关的信号通路分子机制。方法:患者外周血细胞提取总RNA,逆转录PCR获得c DNA,PCR扩增获得LMNA突变ORF区;分子克隆
铜氧化物因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例如高温超导性以及奇异的磁性,长期以来一直倍受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铜氧化物的优异性能与铜离子的外层电子结构有关,Cu2+核外仅有一个未成对电子,自旋S为1/2,且有着强烈的姜-泰勒畸变。而大的配位畸变通常易引起许多有趣的低维磁性,例如自旋-佩尔斯相变和自旋能隙。海森堡反铁磁体在低温下是否存在自旋能隙是长期以来大家一直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在一维磁性体系中,Haldane提出
钙钛矿纳米晶拥有非常出色的光电性能,如量子效率高、发光半峰宽窄、在可见光区域内发射峰可调以及高吸收系数等,这些优点使其在照明、显示、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钙钛矿纳米晶在毒性、稳定性、简易批量制备等方面的问题严重阻碍了该材料的实际应用。因此,利用室温法合成稳定、高效、发光可调的钙钛矿纳米晶十分必要,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相比高温热注射合成法,室温法无热源和惰性气体环
假释作为一项特殊的刑罚执行制度,从诞生之日起到现今,其理论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在许多国家的司法实践中也取得了重大成果,成为罪犯出狱的一种重要形式。我国最早在清末便引入了假释制度,1979年新中国也在《刑法》中规定了假释制度。然而一直以来,在立法和适用环节上,假释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导致在押罪犯获取假释困难重重。本人是福建省的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在处理狱政类实务过程中发现,服刑犯人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能够依法
近年来,山地城市如重庆,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地铁停车列检库—隧道式停车列检库。隧道式停车列检库建筑主体位于山体内部,仅有一个出入端与外界相连,另一端封堵,具有狭长空间的结构特点。由于隧道式停车列检库平时有地铁列车停放,一旦发生火灾,列车的阻塞会对内部烟气流动造成影响。现有建筑工程规范尚无此类建筑的通风防排烟系统设计相关规定,因此,需要开展隧道停车列检库通风设计的理论研究。论文在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的基础
水性涂料因其绿色环保、高安全性等特性备受关注;甲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作为涂料交联剂应用,市场需求量大。以甲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交联剂,研究其与主流涂料成膜物质的交联性能,对于水性涂料应用中甲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性能优化方向以及相关水性涂料配方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合作企业技术需求,本文选择水性丙烯酸树脂、水性聚氨酯分别与甲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复配交联固化成膜:a)讨论主要影响因素对固化膜各项性
导电金属有机框架(MOFs)因其高孔隙率、高导电性,在电池、超级电容器、电催化、光电传感器等领域有潜在应用价值。一类共轭稠环有机配体由平面四配位过渡金属节点连接形成的二维网状导电MOFs具优良的导电性,成为研究热点。这类MOF的层与层之间通过π-π堆积形成垂直于层的孔道结构。但是金属节点在导电过程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为了探讨金属节点在导电MOF中的作用,本文选用非过渡金属为MOF的连接点,测试其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