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笔下女性的生存状态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玲一生的心境、人生态度、人生结局都是荒凉的,其笔下女性的生存状态也是荒凉的,“荒凉”成为其生活及小说内涵的代名词。本文通过对张爱玲小说文本的分析,结合张爱玲自身的某些经历和文学观,探讨其笔下女性的生存状态,解读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生存状态留给我们的启示。   张爱玲小说从日常生活的琐碎、平凡写起,其笔下女性生存状态的荒凉是一种向内转的荒凉,其本质在于女性内在的欲求、理想人格和现实人格的冲突、个人心境及人生态度所致的荒凉。   思考张爱玲笔下女性生命存在方式,感性欲求与现实理性之间的矛盾使王佳芝选择了背叛使命以成就自我感性欲望,最终导致了自己和同伴的被杀;七巧泯灭了性欲,疯狂地占有金钱导致了人性的变态和异化;流苏和柳原的较量与不可理喻的世界相比是渺小、孤独和脆弱的。人在直觉、情欲、金钱的支配下导致人生的孤独、渺小、荒凉而真实的处境。   反观女性的婚姻,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有着自觉的男性从属心理,其压抑的心境和焦灼的挣扎,本我与自我的冲突,自我尊严的丧失,导致了女性自我人格的分裂、婚姻的疲惫与残缺,人性的扭曲,归根结底是女性内在心理所致的生存的荒凉。   在传统与现代相交织、新旧文化并存的时代,女性不断地抗争,不断地确认自我。面对西方文化的参照,女性表现出的更多是卑怯;在传统文化的压抑下,女性呈现出迷惘的自我认同心理;为了自我认同,女性在服饰上做文章,其奴性心理及女性之间的相互倾轧再次将女性置于荒凉的生存境地。
其他文献
光阴荏苒,岁月匆匆,蓦然回首,我走过的教研之路,一串串坚实的足迹清晰可见,荆棘跟我成为朋友,汗水与我相伴。但我始终觉得喜忧参半,苦乐共存,是教科研伴随着我越过一道道坎坷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路中央的石球儿,挪动了。东北街西口,步行时间到了。面前就是贝聿铭大师为故乡设计的现代风格与水乡意韵相融合的苏州博物馆,馆中陈列的佳作不绝,不曾想到我也竞有过和它作为
重叠作为汉语的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一直是语法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形容词重叠形式作为使用较多的一种重叠因其形式多样、功能复杂,一直是语言界研究的重点。本文则把研究
哺乳期妇女作为母乳喂养的主体,其营养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而且与乳汁的分泌、婴儿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营养指导对哺乳期妇女膳食营养状况的影响,从而提
本体(Ontology)是共享概念的显示表述,它关注概念之间内在的语义联系。本体作为一种有效表现概念层次结构和语义的模型,被广泛地应用到众多研究领域。   现代汉语双音词构
2015年1月16日,江苏省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会议在南京凤凰母语教科所召开,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啸、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世华、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叶水涛、原
本文结合杰弗里·哈特曼的文学批评语言观,对文学批评语言的净化问题进行了集中探讨。哈特曼的理论试图消解批评与文学之间的界限,实现文学批评与文学本身的“同一化”。在论证
辑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历史十分悠久,自古以来很多学者都对已佚文献做过辑佚、整理等工作。清代是中国古典文献辑佚的鼎盛时期,《论语》古注的辑佚也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学者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