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韩少功知青题材小说的演变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rc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少功是当代文坛中独具特色的具有“知青身份”的重要作家,从他早期的作品《西望茅草地》、《月兰》、《飞过蓝天》、《远方的树》等到寻根文学阶段的《归去来》再到《马桥词典》、《暗示》以及他的新长篇小说《日夜书》,他一直都很关注与知青有关的故事,知青叙事贯穿了他各个时期的小说创作中,但他各个时期的作品主题却呈现出多元化和多维性的特点,从早期作品中的“知青”有时承担的只是一种叙述视角,作者通过知青视角来关注乡土生活,或是把“知青”作为作者进行文化寻根的外壳,有的则是小说的主体叙述部分,作者通过这些知青故事来反思历史,审视自我。到2013年《日夜书》的发表,可以说是韩少功知青经验的集聚爆发,他把笔触延伸到后知青时代的社会百象,探讨知青一代的精神历程。至此,韩少功的知青题材小说的演变呈现出一种较为清晰的脉络,韩少功用他自身独特的知青体验为知青文学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论文包括引言、正文、结语,正文下设三章,如下所示:  第一章简述知青运动与知青小说,并分析韩少功的知青情结。知青运动有着其历史的复杂性,它的持续性影响反应在知青身上表现为一种内在精神的矛盾性特征。韩少功的知青情结是他文学创作的源头和线索,丰富了其精神内涵。  第二章主要论述韩少功的知青叙事与小说创作,结合其各个阶段的相关作品进行具体解读,完整呈现其知青题材小说的演变过程。从乡土书写中的知青视角到文化寻根阶段的文化反思、文体探索之中的知青世界再到后知青时代的精神探寻,知青叙事是其始终关注的焦点。  第三章是对韩少功知青题材小说的原因进行探析,社会文化思潮的推引和个人独特的思想气质让他对知青问题呈现出多元化的思考,并阐释了其在知青文学坐标和当代文学脉络上的文学史意义。
其他文献
包少茂先生的作品,有着明显的西部地貌特征,连绵的雪山、苍茫的大漠,绵延不绝的崇山峻岭,以及西部所特有的高原植被和雅丹地貌。然而,他的作品并非西部某一地方的写生式创作,
全球竞争给流量计的性能和价格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从未停顿.在一本描写经济大萧条时期马戏团生活的书中,年暮八旬的Jacob Jankowski为了生存必须在马戏团里像一个小伙子似的干
很多朋友都使用TC管理文件,如果需要返回上级目录,或进入下级目录,一般是通过工具栏中的方向按钮实现,或者双击目录窗格的按钮,操作起来颇为麻烦.其实,我们可以利用TC的“当
随着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对外汉语作为一门新型的学科,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使命。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媒体现代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其中
英语教学主要讲究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无论是听还是说都必须掌握其语音规律。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来讲,目前一部分学生学完初中英语后仍不能正确发音,有的甚至连基本的
《后汉书》在继承《左传》、《史记》、《汉书》等书的优秀叙事成果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深入研究其叙事艺术,对我们完善叙事理论研究非常之必要。本文共从三个方面来
李可染大师的夫人邹佩珠数十年在丈夫背后默默付出,是大师身后的大师。1920年,邹佩珠出生于兰溪,并在这里度过了幼年,后随家人迁居杭州。1938年,年仅18岁的邹佩珠考入重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