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宽光谱高衍射效率衍射光学元件设计及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xiao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加工工艺不断提高,特别是超精密单点金刚石车削(Single-Point Diamond Turning,简称SPDT)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在红外衍射光学元件加工中的使用,Kinoform型衍射光学元件(Diffractive OpticalElement,DOE)被广泛应用到各类红外成像成像系统中,并且Kinoform型DOE有着比二元光学元件更高的衍射效率,能够更好的发挥衍射光学元件消色差、消热差、简化光学系统结构以及提高光学设计自由度等诸多优势。尽管如此,衍射效率依然是制约衍射光学元件在成像光学系统中应用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宽谱段成像光学系统中的应用,因此有必要研究能够在红外宽谱段内实现高衍射效率的衍射光学元件。本论文系统研究了有关衍射元件的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普通单层衍射元件、单层谐衍射元件和多层衍射元件的衍射效率,根据标量衍射理论和光线追迹的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工作。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本论文研究了国内外关于提高衍射光学元件衍射效率以及其他与衍射效率相关的文献,根据文献资料总结得出如下结论:普通单层衍射元件难以实现宽谱段高衍射效率,单层谐衍射元件可以在多个谐波长处实现100%的衍射效率并且这些谐波长具有相同的焦距,双分离双衍射面双层衍射元件在入射角较小时能够实现宽波段内的高衍射效率,将其空气间隔替换成其他材料形成所谓的三层衍射元件可以消除入射角对衍射效率的影响。其次,本论文探讨了在宽波段内具有高衍射效率双层衍射光学元件的两种设计方法:单设计波长双层衍射光学元件设计方法以及双设计波长双层衍射光学元件设计方法,并且利用两种设计方法分别设计了在工作波段内具有高衍射效率衍射光学元件。同时分析了双层衍射光学元件的几种不同的结构形式的合理性。最后,本论文讨论了有空气间隔的双层衍射光学元件的材料选择问题和设计波长选择问题,根据研究结果设计一种在红外中波3~5μm和长波8~14μm的带宽积分衍射效率高于96%的ZnS/Air/ZnSe双层衍射元件,并利用所设计的双层衍射元件设计了结构简单、成像质量良好的红外双波段共口径、共焦面的光学系统。同时论文探讨了入射角对衍射效率的影响,研究了三层衍射元件的设计方法。本论文通过对衍射光学元件的设计及应用研究,利用双设计波长双层衍射光学元件设计方法,设计了红外双色宽波段高衍射效率衍射光学元件,同时利用所设计的ZnS/Air/ZnSe双层衍射光学元件设计了红外双色宽波段高衍射效率衍射光学系统。
其他文献
在我国现有的机床中,主要应用传统的电工元器件控制。大部分仍采用的是传统的继电器,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其精度、效率以及自动化程度已不能满足当前生产工艺要求,PLC技术应
每到期末考试被安排监考,一想到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就感觉头疼,很是不想去监考,监考简直就是一种煎熬。虽然这学期学生考试作弊有所减少,给监考教师的感觉还是很不舒服。监考教师
《机械制造工艺学》(以下简称《机制工艺》)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以机械制造中的工艺技术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技术性学科。《机制工艺》课程内容包括两
目的研究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分析。方法研究标本选自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1000份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将发生许多深刻的变化。处于大学教育首要地位的高校德育,如何总结过去、面向新时代、求得新发展,这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发展、民族素质提高的重要课题。
目的探讨脓毒症(sepsis)患者内源性硫化氢(H2S)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和35例
8月25日,首届中国(台州)网络音乐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国际饭店隆重举行。众多专家和媒体人士云集一堂,共同见证网络和音乐的盛大“联姻”仪式。出席新闻发布会的中国轻音乐学会主
报纸
化学新课程在我市实行已有三年多了。相信同行们也和我一样经历了一个过程:最初的不适应,一段时间后的逐渐适应,再到后来全身心的快乐体验。三年的实践让我觉得:化学新课程特别有
首先对相控阵天线的指向误差进行了概述,并对由相位误差引起的随机误差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相控阵天线指向误差的测试结果与分析结果,确定了产生其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主因
目的探究分析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原因与安全输血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1000例输注红细胞患者中抽查的50例反复输注红细胞患者作为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