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气候异常和对人类的灾害日益凸显,面对日渐严重的各种环境问题,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减排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宏观层面我们可以推动行业技术升级、制定科学规划对社会生产碳排放逐步进行控制改进,同时,我们也可将视角放在制造企业和行业企业间运作这一微观层面来考虑有效控制并减少碳排放,例如通过对如何制定订货量和产量决策进行研究,来找到一定碳排放量条件下实现最小运作成本的生产方式和协调方式。首先,重点对低碳供应链在各种碳排放政策下的运作规律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不同碳排放政策下,由单个制造商和单个供应商组成的合作、半合作与独立低碳供应链的生产运作模型,证明了这些模型是凸规划,并存在最优解。针对合作低碳供应链在不同碳排放政策(碳排放限额政策、固定碳税率政策、累进碳税率政策、碳补偿政策和碳排放权市场政策)下的运作优化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了低碳供应链在各种碳排放政策下的运作规律以及效果,为制造企业优化生产运作提供了借鉴。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企业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之上以天津市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AHP-DEA)模型测量低碳供应链的绩效效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构建了五种碳排放政策下合作、不合作和独立低碳供应链的生产运作模型,并证明了这些模型为凸规划,存在最优解。随后对合作供应链分别在不同碳排放权政策下的数值计算,分析了碳排放政策对低碳供应链生产运作产生的影响及规律,为制造业优化生产运作提供了有益借鉴。(2)按照合作方式将供应链上的制造商和供应商分为合作低碳供应链、半合作低碳供应链和独立低碳供应链三种情况,并对它们的生产成本和碳排放数量作了对比,显示合作低碳供应链因能够协调制造商和供应商的订货量,从而可实现低运作成本,但却因协调充分从而可最大限度利用碳排放限额,最终碳排放量偏高。(3)企业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第一,天津市居民的低碳理念很强,但却与低碳供应链的发展水平不成正比;第二,天津市的低碳供应链不完善,有些年低碳供应链有效,有些年份无效;第三,天津市的低碳供应链运营一直处于规模效率递减的状态。综合上述分析,为更好的促进天津市低碳供应链的发展和经济转型有良好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