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电子送达制度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xxff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书的送达工作自始至终都不可忽略,传统的送达方式都是以纸质版的文书为主,而新型的电子送达方式则是借助电子媒介将文书传送给受送达方,不但缓解了法院文书送达的压力,提高文书的送达效率,也能充分保障受送达方的合法权利。目前我国的电子送达制度与确立之初相比有较大进步,但是其中仍存在部分问题。在立法层面,电子送达的适用范围不够明确,对于适用的案件类型、程序种类未作规定,另外规定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不能适用电子送达,这已无法与当前的实践现状相适应;电子送达的适用对象没有规定;电子送达的规则设计不够完善,自愿规则中对于同意的种类和形式未进行规定,收悉规则中的认定方式也未具体说明;法律责任主体和救济制度缺失;电子文书的格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司法层面,电子送达使用方式不确定;缺乏专门的电子送达人员;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使得区域发展不平衡;对电子送达的重视程度不够,因宣传不到位和工作人员的观念落后等原因导致电子送达的适用比例低。为使电子送达制度更加完善,本文分别从立法和司法领域提出相关建议。在立法上,明确电子送达的适用范围,可以扩展适用的文书种类和诉讼程序,并结合案件性质考虑是否适用电子送达;拓展适用对象,若受送达方从事与法律相关的职业,可以考虑优先适用;细化规则,一方面增加同意的形式和方式种类,另一方面为明确收悉标准,可以规定需要送达回证,还可以设置强制弹窗功能;明确未能成功送达的法律责任主体,并规定保障受送达方权利的救济措施;统一电子文书的格式和保存方式。在司法上,实现电子送达多种方式的最优组合,还可以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送达平台,并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培养专门的电子送达人员;为加快部分地区电子送达的发展,各地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政策;要提高对电子送达的重视程度,可以采取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转变司法工作人员的观念和加强专业化培训的措施。
其他文献
动物肉是人类摄取蛋白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动物养殖过程中,头孢抱类和多粘菌素类等抗生素的大量和长期使用,因动物肉源细菌耐药水平的升高导致的人类健康风险不断提升。沙门氏
学位
光致形变液晶弹性体材料是由光响应液晶基元与交联剂共聚组成的,是一类具有光响应性能的液晶弹性体,可应用于柔性机器人、人造肌肉、微流体控制等领域。目前,关于光致形变液
目的:探讨益气扶正复方(YFF)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可能是通过调控Akt/mTOR信号通路来实现,其作用机制与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Everolimus)可能有差异或部分重叠。方法:将10,20,40,80,160 mg/m L浓度的益气扶正复方及1,10,100,1000 nmol/L浓度的Everolimus作用于MDA-MB-468细胞12,24,48h,使用M TT比色法分别检测细胞
近年来,随着石油与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对管线钢输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冶金材料技术的进步,促进了高级别管线钢的研发与应用。高性能高强度管线钢可提高输送效率降低成本,因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是我国纺织行业的重要保障,棉花生产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着我国棉花流通领域以及棉纺工业的发展。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棉花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棉花生产在我国的地位举足轻重。黄河流域既是我国棉花的重要产区,同时也是粮食的主产区,近年来,受粮棉争地矛盾的影响,我国棉花的种植面积连年下跌。麦棉两熟种植是解决粮棉争地矛盾的有效途径。采用空间统计学原理研究麦棉两熟种植模式下的棉田土壤养分时空
干式空心电抗器是输变电系统中重要的辅助设备,在无功补偿和限制短路电流等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由于长期承受外部异常因素影响导致其内部绝缘劣化、损坏,电抗器起火烧毁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对电力设备进行准确有效的状态评判对输变电系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干式空心电抗器常见故障的机理特性和状态影响量的分析入手,以电抗器相关评价导则及技术标准为依据,并结合故障特性先验性仿真计算分析的方式,客观提取能够有效表征
学位
酶解预处理剩余污泥有助于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效果,但酶制剂生产成本高、需持续大量投加等缺点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利用污泥培养水解菌产酶可降低酶制剂的成本。论文以剩余污泥为培养基,研究了加入产蛋白酶的地衣芽孢杆菌和产淀粉酶的蜡状芽孢杆菌组成的复合菌剂后污泥中水解酶的产生情况。优化了培养初始pH、菌剂复配比及加菌量等产酶初始条件;探究了高压破碎处理污泥和加入金属离子分别对产酶效果的影响。论文得到以下研究结果
背景: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 EF)患者占慢性心衰患者人数的一半以上,且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来改善其现状。远程医疗作为一种新型诊疗模式,已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