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无线通信的宽带天线技术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c198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通信用户的不断剧增,大容量、高速率通信已经成为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系统中天线的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覆盖多个频带,通常采用多副天线,这无疑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和复杂度。宽带天线仅采用一副天线缺能够同时覆盖多个频带,从而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和复杂度,因此逐渐成为了无线通信系统的一项研究热点。本文围绕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宽带天线技术,分别对全向辐射天线、双向辐射圆极化天线、定向辐射圆极化天线以及宽带圆极化阵列天线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具体的研究内容概括如下:[1]对宽带全向辐射微带单极子天线进行了研究。贴片型AMC结构超表面具有零反射相位及支持表面波传播的特性,基于表面波衍射机理,设计了两款低剖面宽带表面波天线,实现了良好的全向辐射特性。首先,采用均匀超表面结构,通过在馈电层加载截断超表面环,天线实现低剖面(0.07λ0的同时带宽达到了19.4%(4.69~5.7GHz,获得了平均增益为7.32d Bi的高增益,并且辐射方向图具有低交叉极化特性;其次,采用非均匀锥削分布超表面结构,通过调控超表面贴片单元尺寸的变化,能够同时激励主模TM01模和高次模TM02模,实现了带宽展宽。另外减小地板尺寸,增强了表面波辐射,改善了TM02模性能,进一步展宽了天线带宽并提高了增益。实测结果表明该天线实现了0.07λ0的低剖面,带宽达到33.1%(4.56~6.37 GHz,辐射方向图具有良好的全向特性和低交叉极化。[2]对宽带双向辐射印刷圆极化天线进行了研究。首先,设计了一款圆极化印刷单极子缝隙天线。基于环天线辐射机理,采用类似C型单极子辐射结构激励了宽带圆极化辐射。通过在地板上开圆形宽缝,天线实现了120%(3.2~12.8 GHz的阻抗带宽和60.7%(3.1~5.8 GHz的轴比带宽,主波束分别沿±Z轴实现了良好的双向圆极化辐射。其次,设计了一款加载方形开口环和缺陷地板的圆极化印刷单极子天线。通过非对称地激励介质板两侧的寄生开口环,从而产生环天线谐振模式的宽带圆极化辐射。进一步地,在地板上引入一垂直和水平缝隙构成缺陷性地板,在高频段激励单极子模式产生圆极化辐射,从而展宽了天线带宽。实验结果表明该天线实现了89.7%(2.55~6.7GHz的阻抗带宽,84.6%(2.59~6.39 GHz)的轴比带宽,而方向图具有较好的双向辐射特性;最后,设计了一款圆极化印刷交叉偶极子天线。偶极子臂采用花瓣形结构实现较宽的阻抗带宽,通过加载两个金属过孔连接的半环形寄生贴片,显著地提高了天线的轴比带宽。另外,在不增加天线尺寸的前提下,加载四个寄生贴片进一步展宽了轴比带宽。对天线实物进行了测试,阻抗带宽达到了121%(1.66~6.74 GHz,轴比带宽为114.8%(1.8~6.38 GHz,且工作频带内方向图具有非常稳定的双向圆极化特性。[3]对宽带定向辐射圆极化交叉偶极子天线进行了研究。首先,提出了一种加载非对称十字环的宽带圆极化交叉偶极子天线,通过控制非对称十字环的周长并调节其沿x,y方向的长度,能够同时激励基模和高次模下的环天线圆极化谐振模式,从而显著地展宽了天线带宽。实测的阻抗和轴比带宽分别为67.5%(3.14~6.34 GHz)和53.4%(3.83~6.62 GHz,工作频带内最大增益为10.62 d Bi;其次,提出了一种寄生加载的宽带圆极化蝶形交叉偶极子天线。基于顺序旋转相位法在交叉偶极子天线上加载三组寄生单元,包括十字形缝隙、三角形贴片和矩形贴片,从而激励额外的三个圆极化谐振点,同时实现了阻抗和轴比带宽的展宽。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实现了93.1%(2.21~6.06 GHz)的阻抗带宽和90.9%(2.4~6.4 GHz轴比带宽,最大增益为9.1d Bi。紧接着,提出了一种低剖面宽带圆极化分型结构交叉偶极子天线。采用分型天线结构改进交叉偶极子臂实现宽带圆极化辐射,通过在偶极子背面加载四个印刷三角形贴片以及在地板上加载四个倒L形金属片,展宽了天线带宽同时还降低了剖面高度。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具有0.126λ0的低剖面,阻抗和轴比带宽分别为92.9%(2.65~7.25 GHz和81.4%(2.9~6.88 GHz,最大增益为7.96 d Bi;最后,设计了一款宽带圆极化阶梯型交叉偶极子天线。调节阶梯型交叉偶极子臂的宽度改善了两个正交模式的幅度比,实现了宽带圆极化辐射。通过在交叉偶极子周围加载一十字型缝隙,能够激励缝隙辐射并可将该缝隙等效为一磁交叉偶极子,从而与交叉偶极子构成一对互补结构,不仅展宽了带宽,实现了75.3%(3.45~7.62 GHz的阻抗带宽、61.2%(3.86~7.26 GHz的轴比带宽和11.9 d Bi的最大增益,还实现了方向图良好的对称性以及低交叉极化。[4]对宽带圆极化天线阵列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顺序旋转相位技术工作原理、分析了环形顺序相位馈电网络的仿真模型和等效电路。其次,采用宽带圆极化阶梯型交叉偶极子天线单元,对2×1、2×2和4×4圆极化阵列进行了组阵分析,并针对不同的阵列结构,选择合适的馈电网络进行了阵列设计。最后,对三种阵列进行了实物加工,实测的阵列轴比带宽分别为52.9%、73.1%和83%,结果表明采用顺序旋转相位阵列能够通过增加天线单元数目来有效展宽圆极化阵列的轴比带宽同时提高圆极化辐射性能。[5]对宽带圆极化多波束切换阵列天线进行了研究。避免采用大量移相器和交叉结,仅采用宽带定向耦合器设计了基于平面2×2Butler矩阵的波束控制网络,实现了2-D波束切换。为验证该设计,采用所设计的宽带圆极化阶梯型交叉偶极子天线,设计了2×2圆极化多波束切换阵列天线,通过对不同的馈电端口进行切换,实现了9个不同指向的圆极化辐射波束,阵列的轴比带宽≥68.9%轴比带宽≥44%,最大增益≥11.7d Bi。
其他文献
雷达高分辨距离像(HRRP)是用宽带雷达获取的目标散射点子回波在雷达视线方向上投影的向量和,它提供了对目标分类和识别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如目标尺寸、结构、散射点沿距离方向的分布情况等;同时,与其它宽带信号(如合成孔径雷达像和逆合成孔径雷达像)相比,HRRP具有易于获取和处理等优点。因此,利用HRRP对未知目标进行类别归属的判断逐渐成为雷达自动目标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概率统计模型,即以概率论为基础并采
参数估计是阵列信号处理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在通信、雷达、声呐、地震勘测、射电天文以及生物医学等多种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和军事国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大多数参数估计算法均假设辐射源位于阵列的远场区域,然而在很多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信源位于近场区域,或者远场源与近场源共存的情况。本文主要对近场源及混合源的参数估计问题展开研究,深入研究了现有算法所存在的运算复杂度高、阵列孔径损失、估计精
雷达作为一种能在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定位和识别目标的传感器,一直是全球研究的热点。高分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和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成像技术作为雷达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支,能够更加直观精细的刻画目标的结构信息,也一直受到军事和民用的高度重视。ISAR成像作为一种能在远距离
身份基密码体制消除了公钥基础设施中证书的必要性,成为了公钥密码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中固有的密钥托管问题,即因为私钥生成器PKG完全掌控了所有用户的私钥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大大阻碍了身份基密码体制在实际中的应用。例如,PKG可以任意解读用户密文,生成甚至贩卖用户的盗版私钥等。而可追责身份基密码体制能够从给定的盗版私钥中判定其真正制造者并提供有效的密码证据,从而达到后续追责的目的。在没有改变身
基于校验矩阵/生成矩阵结构,低密度校验(Low Density Parity-Check,LDPC)码可以分为耦合LDPC码和分组LDPC码。耦合结构的LDPC码以良好的迭代译码性能和较低的译码时延而备受学者们的关注。本文针对耦合LDPC码适用的几种重要的场景,分别对空间耦合LDPC码和全局耦合LDPC码的构造、分析和译码等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二元和多元非均匀空间耦合LDPC码的优化,咬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技术在感知场景信息、探测目标特性中具有独特优势,全天时、全天候、大范围的观测能力使得SAR系统在目标检测与识别、战况判别与分析、地形勘探、灾害评估等军事与民用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随着成像技术的日益提高,SAR图像质量得到了长足改善,这使得实际应用中对SAR图像解译技术的要求呈现出精细化、自动化、智能化趋势,传统的SAR图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无线电系统对天线在复杂环境中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天线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无线电系统的需求。在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对天线性能的要求是多样化的,如宽波束覆盖、多极化、低成本、小型化、易制造、模块化、智能化等。天线的波束宽度越宽,天线就能在越大的角域范围内有效发射和接收电磁波。随着现代无线通信和雷达技术的发展,为了提升整个系统的覆盖范围,一般需要天线具有较宽的波束和较
射频无线能量传输(Radio Frequency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RF WET)技术为解决未来通信网络(如物联网)中能量短缺问题的核心技术之一,其核心思想是利用射频信号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承载能量这一双重特性,通过从射频信号中获取能量,从而实现为能量受限节点无线供能。另外,为了满足通信网络的高频谱效率、高能量效率需求,各类高效的无线通信网络架构竞相涌现,如多天线通
作为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新体制雷达,外辐射源雷达利用外部不受控的电磁辐射源作为雷达的照射源,以被动探测的方式工作,实现热点区域的探测预警。由于利用低频段的信号、以双/多基地的模式工作,外辐射源雷达在低空探测和反隐身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作为现有探测手段的一种补充,外辐射源雷达具有结构灵活、生存能力强和费效比高的优点,在地面情报雷达、预警监视雷达以及空天目标监视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虽然存在诸多优
随着雷达对抗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雷达技术正面临着电磁干扰、低空突防、隐身飞机和高速反辐射导弹等各方面挑战。各国研究机构不断发展新体制雷达技术以应对以上“四大威胁”的挑战,外辐射源雷达便是新体制雷达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一员。外辐射源雷达(又称为无源双基地雷达)系统本身不辐射电磁信号而是利用空间中已经存在的非合作辐射源信号对潜在目标进行被动探测。外辐射源雷达凭借双基体制和静默接收等特点在抗干扰、抗反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