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亚语系(Austro-Asiatic family)是由德国传教士和人类学家施密特于1907年最早提出来的。在我国,属于南亚语系的语言主要有:佤语、德昂语、布朗语、克木语、克蔑语、布兴语、户语、布赓语、莽语、布芒语、京语、俫语等语言。学术界一般认为京语、俫语、布赓语等语言属于越芒语族;而其它几种语言则与柬埔寨语、孟语同属于孟高棉语族。之所以提出本选题,主要基于以下的考虑:
其一,在东亚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中,音节一直处于核心的地位,音节在东亚语言研究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对于语言音节类型的研究一直是东亚语言历史比较的最佳选择。现代孟高棉语族语言的音节大都分为次要音节与主要音节两种音节类型,具有“次要音节+主要音节”的语音结构模式。因此,对孟高棉语次要音节这一特殊的语音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其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选题。
其二、在我国语言学界,传统的观点一般认为南亚语系与汉藏语系是两个不同的语系,但在近几年的研究过程中,有学者提出南亚语系孟高棉语言与我国一般所划分的汉藏语,即包括汉语、藏缅语、壮侗语、苗瑶语等在内的语言,在语言的语音结构类型上非常相似,认为孟高棉语与汉藏语在语音结构上有着很大的一致性,提出了孟高棉语同汉藏语之间具有发生学关系的观点。有关这些孟高棉语同汉藏语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很有必要研究的问题。而对于相关语言次要音节音韵行为的研究也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捷径。同时,也将可能成为上古汉语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这也是撰写本文所预期达到主要目的。
本文的主要特点与创新,从文章的内容上可以略见一斑:
全文正文一共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学术价值及文章的写作框架。
第二章-中国南亚语系语言概述,主要对中国南亚语系诸语言的语言情况做概述性的介绍。
第三章-东南亚语言的音节结构,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之一,首次详细介绍了次要音节这一术语的缘由和概念,包括国内外不同学者对次要音节的不同定义和解释。其中,重点介绍了相关学者对不同语言中的次要音节现象的研究成果,主要涵盖了孟高棉语族语言、藏缅语族语言、现代汉语方言等。在本章中,也对上古汉语的复辅音声母类型进行了分析介绍;详细介绍了有关次要音节与复辅音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次要音节与复辅音的区别,并指出了如何界定次要音节与复辅音的标准;介绍了次要音节在音节中所采用的不同标写法;
第四章-孟高棉语族语言次要音节,本章首先分别对克木语、佤语、布朗语、德昂语、克蔑语、柬埔寨语、布兴语、莽语等语言次要音节的语音结构类型、语音特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研究。其次,对这些语言中相关次要音节所具有的语义、语法功能做了深入的研究,归纳总结了这些孟高棉语言次要音节的语义、语法范畴。此章为本文的创新内容之一。
第五章-孟高棉语言次要音节的语音演变,本章主要研究孟高棉语言次要音节的语音演变规律。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通过对柬埔寨语佤语之间的次要音节系统、克木语克蔑语之间的次要音节系统、德昂语佤语之间的次要音节系统进行比较,找出了孟高棉语言的次要音节语音演变规律主要表现为:1、简化,2、脱落,3、与主要音节合并为一个音节,4、成为一般音节与主要音节连成为连绵词。这些语音演规律小仅是在孟高棉语言出现,同时,在汉藏语(如壮侗语)中也具有这样的语音演变规律。文章指出这一语音演变现象可以为构拟上古汉语的语音结构,提供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材料。
第六章-次要音节研究与上古汉语的构拟。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考察上古汉语的音节类型,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学者对于上古汉语音节类型的各种研究观点。结合前述对于次要音节的研究,分析了上古汉语次要音节的语音演变现象,指出汉语的次要音节演变规律与孟高棉语言次要音节的语音演变规律之间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从语言类型学上发现它们之间的语言共性。通过与相关的民族语言进行比较,找出上古汉语中的一些带有次要音节的例词,推测上古汉语具有一定的构词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