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zcv_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研究目的了解腓肠内侧动脉发出肌皮穿支的数目、区域、类型、外径,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6侧新鲜中国成人下肢标本进行显微解剖研究,系统观测腓肠内侧动脉的穿支数量、外径、蒂长、起始部外径、穿出点距腘皱褶及小腿后正中线的垂直距离,测量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6侧下肢标本共观测到腓肠内侧动脉肌皮穿支13支,每侧1~3支,平均2.2支,其中由腓肠内侧动脉前支发出的有4支(31%),由后支发出的有9支(69%)。穿支穿出点位于距腘皱褶以远6.5~16.0cm、距后正中线1~4.5 cm,第一穿支距腘皱褶垂直距离平均为8.82±1.21 cm,距后正中线2.23±0.64 cm。起始部外径平均为外径2.52±0.35mm,穿支穿深筋膜处的外径平均为0.81±0.1mm。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恒定,携带源动脉能获得较长的血管蒂,有理想的血管吻合口径,具备游离移植及带蒂转移所要求的解剖学特点。第二章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四肢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采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其中游离移植修复8例,皮瓣面积5cm×4cm~16cm×8cm;带蒂转移修复2例,皮瓣面积7cm×5cm~10cm×6cm。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随访,观测皮瓣外形、血运、稳定性、感觉恢复情况、供区的外观及运动功能。结果本组10例皮瓣,9例顺利成活,1例皮瓣下积血出现静脉危象,经清除积血引流处理后危象解除,皮瓣成活。皮瓣受区和供区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8个月),1例稍臃肿,9例不臃肿,皮瓣色泽正常,质地柔软,无一例发生溃疡,感觉恢复到S2。7例皮瓣供区遗留线性疤痕,3例遗留植皮疤痕,肢体活动无影响。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薄而柔软,皮瓣受区外形较美观,供区创伤小,游离移植适合修复四肢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带蒂转移适用修复膝部和小腿上段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其他文献
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完善的激励机制不仅有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能加速企业目标的实现。本文主要以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应用
<正>患者女,77岁。因全身水肿1月来我院就诊。X线胸片示:心影增大。CT示:前纵隔囊性灶,紧贴心包左前侧壁,多考虑来源心包(心包囊肿)(图1)。超声心动图示:于不规则左室长轴切
目的:通过考察心率变异性与模拟飞行成绩的相关性,探讨心率变异性作为情绪调控能力生理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42名飞行员进行模拟飞行任务,同时记录心电信号,分析其在完成3
本论文主要从《围城》中的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变迁来谈起,指出那种潜在的游戏规则背后具有不可抗拒的人生法则,极具悲剧性和荒诞性。
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理论基础,站在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上,构建了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导向的,从财权绩效、人才绩效、联盟绩效、相关绩效、社会环境绩效和其他绩效六
腰痛是发病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常见病。此外,腰痛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椎间盘退变性疾病通常被认为是导致腰痛的主要原因。异常的应力负荷,遗传易感,降低的细胞
<正>主持人:我是一名国企职工,通过正常手续申请调动工作。工作调动后,原单位迟迟不将我的档案移交接受单位,我也多次催要过。现接受单位告知我:依照《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
简要概述了生物有机肥的种类、作用原理、生产工艺以及在不同作物上的施用效果,分析了生物有机肥生产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