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话语的叙述与表象——1950年代上海工人之文化经验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54265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解放以后,伴随着社会主义的改造,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同阶层人群的地位交相更替的同时,都市人的生活方式也遭遇剧烈的动荡。本文以文化社会学视野,通过观照1950年代上海工人阶级话语叙述的内容和方式,揭示地域性的工人阶级的文化经验,使人们认识到新制度建构下的工人个体、群体与国家、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新意识形态的话语生产和阶级实践之间的表象关系,借助基层社会动员机制得以显现。以识字为中心的学文化运动,在提高文化水平的基础上,重新唤起工人阶级的自我意识,提升了阶级成员的社会地位。在文化、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大力培养工人阶级知识分子,使得职工群众在发展生产、建设国家中,进一步展现了自身的智慧和创造力。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上海女工人数及在工人总人数中的比例,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妇女的就业领域扩大到各个部门,虽然频繁的政治运动难显真正的性别意识,但在公共领域高涨的参与激情,还是呈现出眩目的色彩。工会的转型主要是职能的变换,上海工会宏观结构单一、集中,在整个50年代,对上海工人阶级的组织教育、生产建设及落实政府的各项政策方面,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按照行政和工会是紧密配合关系的要求,动员工人搞好生产成为工会的主要任务。空前庞大的科层制结构组织,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稳定形象,上海的工厂也不例外,都属于国家宏观计划经济的一个个部件,工人阶级在社会结构体系里与其他阶级、以及工厂内部,都形成新的人群关系,个体性话语与权威性话语、公共性话语时有冲突。 阶级话语强有力的、灵活的表达形式,既来自于对现实的反映,又有助于对新的社会秩序的维持。它们通过诠释社会关系,形塑着工人的思想意识、价值信仰,同时与阶级实践建立联系,使他们自觉投身社会行动中去。但国家主义理念将阶级话语纳入自己体系的过程,又是一个充满矛盾、张力的过程,延续下来的历史传统依然复活着工人文化自身的特质。
其他文献
一般认为,要解决农民集体行动的困境,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其一是借助国家的力量,将社会成员强制整合起来;其二是通过市场的方式,即通过私有化。笔者认为,在现阶段这两种方式都行不通。
贾长盛是青海省互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马铃薯育种专家。退休16年多,他没有选择闲赋在家、安享晚年,而是不甘心让自己掌握的知识闲置,心系马铃薯育种工作,默默地驻守在远离城
“无菌育苗”使马铃薯在无菌的环境中发芽出苗,避免了切块育苗中的烂种,育苗床成苗率达到了97%以上,比常规切块育苗提高成苗率30%~70%。“带青移栽”技术,即马铃薯块在育苗床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建筑企业要控制好施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这就需要企业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行全过程的造价控制.本
本研究从职业选择自主状况的角度对当前我国城市青年职业选择及职业适应性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徐州市153名城市青年的调查,描述了当前城市青年职业选择自主状况及职业综合
本研究采用个案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考察鄂东长村舞龙灯习俗活动。研究以互动理论、资本理论、精英理论为支撑,考察和分析舞龙灯习俗活动中的村庄认同意识。研究发现,在舞龙灯
泰来县地处黑龙江省西南部,位于东经122°58′~124°,北纬46°13′~47°8′。年有效积温2 882.5℃,无霜期130~140d。我县从1994年开始引进棉花种植技术,经过4a试验,这项技术取
随着社会流动的加剧,社会融入问题已然成为实证研究和政策研究的热点话题。社会融入的程度关系到社会发展的速度,政府工作人员和学者针对社会融入问题展开多种视角和各类研究
11月一个寒冷的早晨,驯鹿的蹄声和不时传来的轻柔的打嗝声打破了白雪皑皑的萨彦岭(亚洲中部山脉)的寂静,我与一群Dukha猎人行走在蒙古的针叶林区,温度总是轻易就跌破-30℃,我的胡子上挂了一层白色的霜,同伴停下来把一些熊脂肪擦在我脸颊上,以防冻伤。过去十年里,我一直在这片土地上拍摄驯鹿部落的生活,拍摄与自然世界对话的人与族群。未来,我会在图像中更加突出动物,人类不再占据图像中心,只是一个在现场的因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给予了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