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螺毒素cDNA文库的建立及转录组学的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芋螺毒素是海洋软体动物芋螺分泌的一类具有神经药理活性的海洋生物多肽。芋螺毒素多数由12~46个氨基酸残基所组成,富含二硫键,能特异性地作用于体内各种离子通道和细胞膜上神经递质的受体。芋螺毒素可作为体内一些具有重要生理功能靶点的探针,亦可作为新药的先导化合物或直接开发成新药。目前比较多的研究集中在有关芋螺毒素的进化机制方面,而生活在相同环境下的不同芋螺毒素转录本的差异及进化特征尚不清楚。   本研究旨在构建中国南海特有芋螺的cDNA文库,并对芋螺毒素的基因进化和表达谱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具有一些新的结构特点的毒素基因及相关酶类,同时建立稀有芋螺毒素资源库,为后续功能研究和相关应用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利用Gateway 技术构建了中国南海的玉女芋螺、黑星芋螺、堂皇芋螺、大理石芋螺四种芋螺cDNA文库。四种文库共分析了1312个转录本,约50%为毒素序列,其中36种229个克隆为新毒素序列。   2.四种文库均含有A-,T-,O-三种超家族,同时还存在M-,I-,D-,J-,P-,L-以及非富含半胱氨酸的毒素比如contryphan和 conantoxin,其中T 超家族毒素占主要组分。进化及选择压力分析表明分布于中国南海相同区域的芋螺存在趋同进化现象。   3.利用RACE 方法成功地从中国南海玉女芋螺(Conus virgo)、黑星芋螺(Conuseburneus)、堂皇芋螺(Conus imperialis)、桶形芋螺(Conus betulinus)cDNA中克隆出包含有完整3’和5’非翻译区的PDI 全基因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各芋螺之间的同源性大于90%,而与对虾、人类、酵母同源性均小于60%,各芋螺PDI与其它生物的两个活性位点序列高度保守,而底物结合位点具有物种特异性,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各芋螺基因序列,所得进化树显示各芋螺PDI的特征可能受其捕食食性影响。
其他文献
在实现中药现代化进程中,超临界萃取技术受到广泛重视为一种洁净的高效提取技术.该文首先综述了超临界萃取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应用的优势和特点,并全面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对
该课题系统地考察了载体、活性组分、 改性γ-AlO载体及铜锰二元硫化物对还原SO到单质硫反应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择性能较优的催化剂研究了氨还原SO到单质硫反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植物病原线虫中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类群之一,几乎能侵染绝大部分高等植物。在我国,根结线虫(非中国种)已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
目的:统计学调查结果显示:与同龄男性相比,绝经前女性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低,这一性别优势在绝经后消失;并且95%的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是在绝经后发病的,这就提示女性更年期激素水平
竞争环境的迥异,在两个新兴市场分别造就的是不同成长基因的奶业传奇:一个凶猛,一个稳健4月28日,蒙牛乳业公布2009年报,业绩实现大逆转。其主营收入达到257.105亿元,由2008年
理解视觉系统如何处理从视网膜而来的外界图像信号进而认知事物一直是神经科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过去五十多年里,行为学、神经生理学和计算科学的研究给人们展示了一条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