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中游的鄱阳湖区是我国农业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水产品生产基地。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农业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过度开发,致使该区域生态恶化,灾害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本课题采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鄱阳湖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演变过程中,寻找引起这种演变的机理、揭示其主要发展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促进鄱阳湖区及其类似地区的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分析的基础。 论文的主体架构由三大部分内容组成。 第一部分,首先静态分析鄱阳湖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对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然后动态研究鄱阳湖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演变过程。重点分析新中国成立50年来湖区的农业自然资源利用,大体上可以1978年农村改革开始启动为界划分为传统封闭型(1949-1978)和向现代开放型转变(1979-1999)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第二部分,在分析湖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现状及演变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产生这种演变的机理、揭示其主要发展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鄱阳湖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演变的基本动因是具有增长型机制并对自然资源需求无限的社会经济子系统与具有稳定型机制的自然资源供给有限的自然生态子系统之间的对立统一;湖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演变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辩证发展过程,是社会经济子系统需求与自然生态子系统供给之间平衡→失衡→平衡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中,决定农业自然资源利用演变运动状况的关键是湖区人民的社会经济活动干预自然生态子系统的方式和强度。建国后湖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演变过程说明,宏观意义上的制度安排和科技进步成为湖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演变的基本力量;而在一定的制度规则和科技水平下,湖区系统内部资源禀赋(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差异在湖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结构类型产生分异和生态经济发展由“同步”走向“异步”的过程中作用重大。 第三部分,探讨湖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演变轨迹,力求通过规范人的社会经济活动,寻求发展周期内的进展演替与发展周期间的永续跃升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论文最后阐述了湖区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的战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