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P2X受体的表达与感觉神经元变化的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engr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坐骨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段大鼠脊髓背角P2X3受体的表达、感觉神经元数量及神经元损伤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P2X3受体与神经元损伤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方法:200~220g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组。CCI组大鼠又分为3组,即CCI术后3d组、CCI术后7d组和CCI术后14d组,每组10只。术后采用热板法测定大鼠后爪热缩足潜伏期(PTWL)的变化,以确定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成功建立;并于术后3d、7d和14d处死大鼠,取L4~5脊髓,每组8只用免疫组化实验测定脊髓背角P2X3受体的表达和HE染色测定脊髓背角神经元数量变化;每组另外2只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P2X3受体的表达主要分布在脊髓背角的Ⅱ层;与正常组及健侧相比,CCI大鼠术侧脊髓背角P2X3受体的表达在术后7d和14d明显增加(P<0.05),胞浆着色深度和阳性细胞数均增加。HE染色光镜下,与正常组及健侧相比,CCI大鼠在术后7d和14d术侧脊髓背角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5)。电镜下,CCI大鼠在术后3d L4~5节段脊髓术侧背角浅层神经元形态学典型变化为:细胞肿胀,胞膜完整,胞浆内大量空泡,核结构基本正常,呈Paraptosis表现;7d和14d神经元形态变化:细胞皱缩、密度增大,核带增多及染色质浓聚贴附于核膜,呈凋亡形式程序性细胞死亡表现。 结论:CCI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大鼠P2X3受体的表达在术后7d和14d明显上调,而且P2X3受体在脊髓的分布主要在与疼痛信息传递相关的背角Ⅱ层;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术后3d感觉神经元Paraptosis形式程序性细胞死亡;术后7d和14d呈凋亡形式程序性细胞死亡,并且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出现神经元的丢失。大鼠脊髓背角P2X3受体的变化与感觉神经元数量的变化及超微结构的变化在时间上有一致性,表明脊髓背角P2X3受体和感觉神经元的丢失及凋亡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有关,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首次观察到Paraptosis形式程序性细胞死亡,而它的出现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有怎样的关系,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等都尚需进一步的探究。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代谢物浓度1H—MRS特征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关系。探讨研究脑胶质瘤代谢物浓度1H—MRS特征与肿瘤病理级别和侵袭性的关系。材料方法:对30例经手术证实的脑胶质瘤(其中Ⅰ~Ⅱ级11例,Ⅲ~Ⅳ级19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按照WHO诊断标准分成两组:低级别脑胶质瘤组Ⅰ~Ⅱ级、高级别脑胶质瘤组Ⅲ~Ⅳ级)进行1H—MRS分析。
学位
目的:脓毒症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尚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是当前危重病医学面临的难题。目前已证实TLR4在LPS跨膜信号转导中的重要作用。TGF-β作为免疫抑制因子,参与调节脓毒症,但其作用效应尚有争议,作用机制仍未完全清楚。本实验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法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动态观察脓毒症不同时间点外周血有核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变化并研究TGF-β1对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4及外周血TNF-α水平
学位
第一部分:目的:比较TruviewTM EVO2喉镜和Macintosh喉镜用于肥胖患者经口气管插管的效果,探讨TruviewTM EVO2喉镜在困难气道的处理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65岁,拟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手术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T组和M组,每组40例。术前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和气道评估指标。静脉麻醉诱导后实施经口气管插管操作。T组先应用Maci
学位
抗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31-98)单克隆抗体的实验研究研究目的:1.了解胃泌素释放肽(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GRP)在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及组织中的表达率及表达位置。2.研究抗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31-98) ProGRP(31-98)单克隆抗体E-Bs的131I标记方法、131I-E-B5的稳定性及标记
目的:通过检测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中血栓素B2(thromboxaneB2,TXB2)和蛋白C(protein C,PC)的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研究川崎病患儿血液高凝状态和心血管损伤的机制,观察血栓素B2(TXB2)和蛋白C(PC)与KD及KD合并冠状动脉损伤之间的关系,并为KD的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资料与方法:川崎病组:2006年3月~2
学位
研究目的:观察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mRNA在大鼠背根神经节(DRG)、脊髓、心脏和肺脏的分布: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后不同时点NK1受体和β1受体在心脏的表达变化,以及硬膜外药物干预效应。探讨神经肽在神经源性反应和器官损伤/保护中的作用。研究背景:已有的相关研究表明,SP、CGRP参与机体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在发生急性心肌缺血时,交感一肾上腺素能活性明显增高,且心肌组织内上述活性
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肺肿瘤99TcmN-NOETSPECT显像研究第一节:99TcmN-NOET双时相SPECT鉴别诊断肺部单发结节良恶性目的:结合99TcmN-NOET亲肿瘤的特点,系统研究原发性肺癌术前99TcmN-NOET双时相SPECT鉴别诊断肺部单发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并与CT比较;分别分析早期和延迟病变部位与对侧对应正常组织早期和延迟放射性比值(T/N),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99
本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目的:探讨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肺部结节性质待查的患者58例,未经抗肿瘤治疗前均行18F-FDGPET/CT常规全身显像和胸部延迟显像,计算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uptakevalue,SUV),储留指数(retentionindex,RI)。结果:经病理证实的5
目的:恶性肿瘤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的疾病,其显著特征是浸润性生长和转移瘤的形成。在临床上,原发肿瘤症状不明显而以转移瘤的相应症状为首发表现就诊的患者不在少数。但是,临床常规检查有时难以对转移瘤和其他病变做出正确鉴别诊断,在寻找肿瘤原发灶方面也存在一定难度,而明确转移瘤诊断和寻找原发病灶在指导临床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及改善患者预后等方面又具有重要意义。国外研究表明,18F-FDGPET在
学位
目的:  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及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差异,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诊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00例,其中男167例,女133例,年龄45-75岁,平均(67.12±11.33)岁;另选取单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