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椒和簕欓的化学成分及竹叶椒镇痛抗炎活性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088899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椒属是芸香科分布最广的一属,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39种,14个变种。在我国民间,竹叶椒(Zanthoxylumarmatum)被用于治疗腹痛、牙痛等;簕欓(Z.avicenna)有活血止痛的功效。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镇痛药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非常普遍。文献研究显示花椒属植物中木脂素和生物碱类化合物有抗炎、镇痛方面的活性,因此从花椒属植物中寻找具有镇痛活性的新化合物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第一部分、植物化学研究  用常规的柱层析(CC)、制备薄层层析(PTLC)、重结晶等手段对竹叶椒和簕欓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并用UV、IR、MS、1H-NMR、13C-NMR、DEPT、2D-NMR、CD等光谱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竹叶椒的根茎采集于广西南宁,从其乙酸乙酯部位共分离得到了48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41个。包括20个双四氢呋喃木脂素,4个三萜,2个甾体,5个异喹啉类和2个喹啉类生物碱,4个苯的衍生物,2个香豆素,1个脂肪酸和1个烷烃。其中armatumin(Ⅰ-5)和armatunine(Ⅰ-39)为新化合物。去-N-甲基-白屈菜红碱(Ⅰ-7),isodecaline(Ⅰ-8),羽扇豆醇(Ⅰ-13),pinoresinol-di-3,3-dimethylally lether(Ⅰ-19),N-nomitidine(Ⅰ-20),methylxanthoxylol(Ⅰ-22),5-demethoxyepiexcelsin(Ⅰ-23),对羟基苯甲酸(Ⅰ-24), demethoxyaschantin(Ⅰ-25),epiaschantin(Ⅰ-29),piperitol(Ⅰ-30), pinoresinol-3,3-dimethylallylether(Ⅰ-31),6-acetonyldihydrochelery-thrine(Ⅰ-41),这13个化合物为首次分离,其中Ⅰ-23和Ⅰ-29为首次从芸香科中分离得到。  簕欓的根茎采集于广西南宁,从其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到16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9个,它们分别是香豆素(avicennin,Ⅱ-1;Luvangetin,Ⅱ-8;Xanthoxyletin,Ⅱ-9)、甾体(β-谷甾醇,Ⅱ-2)、三萜(α-香树脂醇,Ⅱ-5;β-香树脂醇,Ⅱ-6;羽扇豆醇,Ⅱ-7)、生物碱(去-N-甲基-白屈菜红碱,Ⅱ-3)和苯的衍生物(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Ⅱ-4)。其中Ⅱ-2到Ⅱ-9,这8个化合物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第二部分、HPLC方法鉴定竹叶椒乙酸乙酯部位的主要成分  流动相:乙腈-水。洗脱条件:0-20min,30%-50%乙腈;20-35min,50%乙腈;35-50min,50%-90%乙腈;50min-57min,90%乙腈。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33nm。乙酸乙酯部位主要的峰达到了基线分离,鉴定了其中8个主要色谱峰。它们分别是eudesmin,horsfieldin,(-)-fargesin,kobusin,sesamin,L-asarinin,planispine A和pinoresinol-di-3,3-dimethylallyl。  第三部分、抗炎镇痛药理作用研究  第一节、体内试验  药理活性研究主要采用经典的动物行为学模型,包括醋酸扭体试验、福尔马林试验、热板法和二甲苯致炎法。选择民间长期使用、临床疗效确定的竹叶椒进行研究。对中草药竹叶椒进行活性跟踪,依次对其乙醇提取物,各个溶剂萃取部位,不同剂量的乙酸乙酯部位及其四个流份,以及部分单体化合物的镇痛和抗炎作用展开研究,得到以下几个主要的结果:  1)竹叶椒的乙醇粗提物在三种镇痛模型上都表现出了镇痛活性。尤其在醋酸扭体试验和福尔马林试验的第二相,所有被选择的剂量均表现出显著性。  2)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显著的拮抗了竹叶椒粗提物对福尔马林第一相的镇痛作用,并对第二相也有一定的抑制性。  3)在竹叶椒各个溶剂萃取部位镇痛活性筛选中,乙酸乙酯部位的镇痛作用最强(P<0.001),其它部位也表现出一定的镇痛作用(P<0.05);  4)三种所选动物模型中,不同剂量(800,400,200,100mg/kg)的乙酸乙酯部位,均有很好的抗炎和镇痛活性。  5)对乙酸乙酯的几个流份进行镇痛研究,随着极性增大其镇痛作用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相同剂量下,乙酸乙酯各个流份对小鼠扭体次数的抑制率要弱于总乙酸乙酯部位。  6)在醋酸扭体动物试验中,芝麻素在80 mg/kg,去-N-甲基-白屈菜红碱在20、40 mg/kg时表现出显著的镇痛效果。在小鼠耳肿胀试验中,(-)-fargesin在80mg/kg、(-)-yangambin在30mg/kg时表现出显著的抗炎作用。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得出如下结论:  1)竹叶椒镇痛作用机制主要是抗炎镇痛作用,阿片受体也有部分的参与。  2)竹叶椒的镇痛作用可能是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  3)结合已有的文献,生物碱和木脂素类化合物可能是竹叶椒镇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木脂素类化合物是其抗炎作用主要活性成分。  4)本研究得到了镇痛活性成分芝麻素和去-N-甲基-白屈菜红碱,以及抗炎活性成分(-)-fargesin和(-)-yangambin。  第二节、体外试验  在炎症发生时,巨噬细胞通过释放前炎性因子(TNF-α,IL-6),以及炎症介质(NO,PGE2)而积极参与炎症反应过程。TNF-α和IL-6是炎症中的关键因子,NO和PGE2的过度生成在炎性生理反应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中,采用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建立炎症模型,来研究竹叶椒的抗炎机制。主要得到以下主要的结果:  1)芝麻素、L-细辛脂素、(-)-fargesin、pinoresinol-di-3,3-dimethylally lether、去-N-甲基-白屈菜红碱、木兰碱都对NO的生成在不同程度上有抑制作用。  2) L-细辛脂素和木兰碱在100μM时对Raw64.7诱导的IL-6的产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3)芝麻素对LPS诱导的TNF-α的生成有抑制作用。  4)芝麻素、L-细辛脂素、(-)-fargesin、pinoresinol-di-3,3-dimethylally lether、去-N-甲基-白屈菜红碱、木兰碱都在不同浓度上对PGE2的生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竹叶椒抗炎的机制涉及对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炎症介质(NO、PGE2)释放的抑制。  今后我们将对分离得到的主要化合物(尤其是木质素和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制备。继续通过体内试验来筛选活性成分,并对主要活性成分通过体外试验进行机制研究。  以上竹叶椒和簕欓化学成分及竹叶椒药理活性的研究结果为花椒属植物的分类、鉴定提供参考,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花椒属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1 敦煌藻井的图案配置分析rn1.1 敦煌藻井中的中国传统装饰纹样rn敦煌藻井图案,形状大多为矩形包括正方形,内部装饰纹样大多数成对称分布,对称线即是藻井图案的中心线,各结构
期刊
张爱玲出身于没落的繁华世家,她曾经享受过短暂的天伦之乐,母亲抛弃她回到法国留学,可以说母爱在她的感情世界是空白的.父亲听信了继母的话,对她毒打与监禁,这使她彻底丧失了
期刊
1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想渊源rn1.1 卢梭的异化思想rn异化思想的创立者之一是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异化理论是他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卢梭倡导人的“自然状态”,即个人
期刊
1 艺术家与技术家的差异rn宗白华先生曾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到“艺术是一种技术,古代艺术家本来就是技术家”.其实这句话我并不能苟同.这在民间工艺作品中最能体现出来.比如铜
期刊
流行歌曲与唐宋词乍听之下似乎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个概念,按时人说法,流行歌曲为通俗文化,唐宋词乃高雅文化,两者泾渭分明,其实不然.古人云,“言之不足,故歌咏之”.歌曲与器乐
期刊
1 设计艺术美学的内涵rn作为一个复杂的概念创意,取决于收敛的特性.这些包括声音领域或主题的知识和技能,中与特性,控制方向和创意过程和社会的进展,确保一个支持性的环境特
期刊
在探讨艺术设计美的构成要素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艺术设计,以及艺术设计与艺术有哪些本质的区别.我们知道艺术作品可以自由的抒发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艺术家可以不考虑受
期刊
泱泱中华三千载,文明总是在细微间诞生,流淌于时间长河中又逐步演变,是礼节,是品格,是精神.无论是平日里师长们的言传身教抑或是流传下来的诗书古籍,其中蕴含的总归逃不开民
期刊
1 前言rn国内外对于怎雷水寨建筑特色的研究分析较为少见,尤其是在水族建筑的保护与发展的方面的研究屈指可数.目前国内外对少数民族村落和建筑的保护和发展通常通过发展当地
期刊
黄花梨,是木?还是身份的象征?在设计师的眼中,黄花梨就是一块木头,它不是一件昂贵品,不是身份的象征,亦不是一件艺术品.只有实现它作为木材的使用价值,才是实现它的最终.rn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