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青少年德育视角的新时代家风建设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风,是家庭成员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价值理念和家庭风尚,体现了家庭整体精神面貌,其以家训家教、言传身教等为主要形式影响和塑造家庭成员的道德情感、认知和行为规范。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多次指出良好的家风和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中的日常体现,并进一步指出要发挥家风建设在青少年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家庭作为个体成长发展的第一场所,父母和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品德教育产生影响,要加强青少年如何做人的教育,就必须要从家庭和娃娃入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家庭美德在个体德育中发挥有效作用。在此基础上,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指出要使“立德树人”不断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和回归生活,要充分发挥家庭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在传统家庭美德的弘扬以及现代文明家庭的建设中促进美德落地生根。这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确定了新时代青少年德育工作应朝着社会、家庭、学校全方位体系化、微观化方向发展,并为德育工作日常化、具体化、生活化确立了方法论指导。而家风建设作为“三位一体”的领域之一,在青少年德育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如何推进家风按照新时代要求健康发展,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重要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课题。
  本文正是以此为立足点,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归纳法、深度访谈法等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并阐述了新时代家风建设要立足于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实践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小落实”为价值原则,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指导,构建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新时代家风,并充分发挥家风育人的具体化、生动化、生活化、常态化等特殊教化功能,从而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对青少年德育和新时代家风建设进行了概述。首先界定了青少年德育和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概念,并对其内容、目标、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厘清青少年德育和新时代家风建设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提出基于青少年德育视角探讨新时代家风建设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对基于青少年德育视角的新时代家风建设的理论依据进行了研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家庭观、马克思主义德育观和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指导;挖掘了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家风文化作为研究的文化基础;将道德心理学理论和美德伦理学理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以奠定实践研究的理论基础。如上,共同构成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对基于青少年德育视角的当前家风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本文分析当前家风建设普遍存在家风建设理念错位,重才轻德现象凸显;家风建设主体缺位,示范教育能力弱化;家风教育功能缺失,个性长足发展受限;世风影响家风,家风践履情况不佳等多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前一阶段社会发展过程中,功利主义盛行较优先注重智育发展、传统家庭变迁影响代际传承、主体素质不足削弱教育实效以及消极舆论环境误导价值方向等,这一部分的分析,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提供了改进方向。
  第四章对基于青少年德育视角的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基本要求进行了研究。新时代家风建设要以实现“立德树人”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原则、以德智体美劳为指导构建家风建设的内容,共同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提供方向。
  第五章对基于青少年德育视角的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实践路径进行了研究。新时代家风要从丰富家风价值,提升家风建设内容理性认知;完善家庭教育,构建家风建设场域情感认同;倡导多元互动,促进家风建设主体生动实践以及强化正向引导,推动家风建设典型广泛弘扬等方面推动新时代家风建设。
其他文献
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如果解决刑事案件的唯一手段是通过普通审判程序,那无疑将是对司法资源的极大挥霍。面对犯罪率日益上升的现实,在司法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普遍感到巨大的压力。因此,在公诉环节,检察机关以适当的方式处理某些案件,施加非惩罚性处罚,不再将这些案件提交法院审判,使部分案件得以就此终结,从而实现程序分流,也就是说,检察机关在处理构成犯罪的案件时,力求比一般刑事诉讼程序更有
学位
法国革命是马克思终其一生在各种语境下评论和书写的主题,这场形塑了现代世界面貌的伟大革命,构成马克思成长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平台,是他构建唯物史观的重要支撑点。正是在对1789年以来法国一系列革命事件的历史考察中,马克思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历史本体论是马克思构建唯物史观首先需要厘清的问题。马克思从大革命期间所有制与法的关系出发,发现所有制决定政治与法这一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批
学位
“买卖不破租赁”制度在平衡当事人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案外人异议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租赁权对抗效力从实体法层面逐渐过渡到执行程序中来,“买卖不破租赁”在执行程序中有了新的内涵——即在租赁期间,法院通过民事执行程序处置了租赁物,但不能实施强制腾退执行行为以及移交执行行为,承租人有权继续占有使用租赁物,直至租赁关系终止。在执行中,承租人基于租赁权请求人民法院中止执行,人民法院支持请求的,租赁
学位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由检察机关统一行使批捕权和公诉权。在2018年最高人民检察机关提出推行“捕诉合一”办案模式以前,全国普遍实行的是“捕诉分离”模式。但是近年来我国的司法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检察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审前程序特别是引导侦查取证;二是司法责任制改革,检察官实行终身责任制,强化了司法责任;三是司法人员管理改革后,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加剧了检察机关“
学位
乡村是国家治理的最基本单元,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工程,如何让乡村社会的治理更加有效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涵盖自治、法治、德治在内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基本遵循。其中德治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乡村的传统文化价值,是乡村治理体系的情感支撑,是自治和法治的有益补充。本文研究重点着眼于占到全国农村总数的80%以上普通乡村德治,普
学位
刑事判决出现错误无可避免,这是由人的认识本身属性所决定的。正因为此,对错误判决进行纠正从而维护司法公正与当事人正当权利的意义重大。我国的再审程序正是对错案进行纠正的刑事救济程序,但是现下我国再审程序常被诟病启动难,很难实现再审制度设计的预期功能。而再审启动的难易程度直接受到再审启动证明标准的影响,适当且明确的再审启动证明标准对再审功能实现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
民事与刑事领域的纠纷分属于两种不同的法律规范调整,通常来说二者相互独立,各自按照相对应的民事和刑事诉讼程序对纠纷进行处理,但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着将刑事案件先期按照民事纠纷进行审理裁判,比如将刑事犯罪先期按照民事纠纷进行解决,对借贷行为按照民事违约纠纷处理后又以诈骗罪对其展开刑事追诉,又或者各地法院对同样以股权转让的形式转让土地使用权的事实判定罪与非罪的不同,进而导致的民、刑裁判冲突等问题。民事案件
学位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深刻改变了网络舆论的传播环境,新时代下的网络舆论语境已经转变为一种你说、我说、他说的新型传播格局,多元思想文化间的交流、交锋、交融愈益常态化,中国网民群体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日趋活跃,出现了主流与非主流、正面与负面网络信息言论同时并存、网络舆论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局面。在网络社交过程中,社会公众,尤其是网民群体表达欲的增强与自由表达途径的增多,使得网络舆论场和网络舆论环境日益复杂多元,
高等学校的学生会、研究生会针对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作为青年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学生会在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方面意义重大。因此,高校学生会自身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学生会自身定位清晰、目标明确、权责分明,方能充分发挥为学生服务的功能和作用,不负时代
青年大学生是肩负民族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他们的价值取向影响着未来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粉丝文化以互联网和大众媒体为载体快速兴起,以其娱乐性、流行性的特点大范围渗透进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受到广大青少年群体的欢迎与青睐,已经成为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文化环境,深刻影响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与变迁。一方面,粉丝文化丰富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自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