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疫霉类兜甲蛋白基因PiLLP的功能及卵菌细胞色素P450的分析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ue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病害。疫霉菌的有性生殖在病害循环和病原菌变异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Prakob获得的有性生殖阶段基因差异表达的数据,利用基因沉默和过表达技术对致病疫霉有性生殖阶段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的基因PiLLP进行了功能研究。此外,疫霉菌的有性生殖受性激素的调控,基于性激素的化学结构及细胞色素P450的催化反应机理,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包含致病疫霉在内的9个卵菌物种中可能参与性激素合成的CYP450基因进行序列和表达分析。类兜甲蛋白是一类甘氨酸丰富蛋白。对致病疫霉中的类兜甲蛋白基因PiLLP进行了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LLP在卵菌中高度保守并与植物中的第V类甘氨酸丰富蛋白亲缘关系最近。PiLLP-沉默转化子与野生型A2菌株对峙培养形成败育的卵孢子。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PiLLP编码的蛋白主要分布在藏卵器壁,推测PiLLP是藏卵器壁上的一种组成成分。与野生型菌株相比,PiLLP-沉默转化子的菌丝生长速度较慢,游动孢子囊的产生数量、释放率和萌发率显著下降,致病力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也明显降低,PiLLP-沉默转化子对过氧化氢敏感,其致病力在DPI的处理下可部分恢复。研究结果表明PiLLP在致病疫霉的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和侵染寄主植物中发挥重要作用;PiLLP通过影响病原菌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而影响侵染植物的能力。其次,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卵菌中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450)的数量、种类和二级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卵菌中的CYP450基因分属CYP5014,CYP5015,CYP5016,CYP5017这4个家族,28个亚家族,CYP5015是卵菌中所共有的,其中兼性寄生菌的CYP450基因数量显著多于专性寄生菌的。致病疫霉基因组中有20个CYP450基因,分属3个家族,14个亚家族。进一步对致病疫霉中的CYP450基因进行底物识别位点(SRS,substrate recognization sites)分析,发现同一亚家族中的SRS的序列相似,推测同一亚家族的基因可能参与催化同一类底物的加氧反应。以植醇为底物,检测了致病疫霉中的CYP450基因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发现3个CYP450基因(PITG16499、PITG06554和PITG13865)在有性生殖过程中表达上调,可能参与性激素α2的合成。本论文研究结果揭示了PiLLP在致病疫霉有性生殖及侵染植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卵菌中CYP450基因的分析和表达水平测定为找到参与性激素的合成基因提供依据,对深入研究卵菌有性生殖的遗传机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大量元素之一。大部分土壤溶液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磷的浓度-般低于10微摩尔,因此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的植物和耕地栽培的农作物经常遭受低磷胁迫。低磷胁迫时,植物许多基因的表达发生明显改变,暗示转录因子在植物响应低磷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结果显示,拟南芥转录因子HSF家族成员在拟南芥的生长发育以及应对逆境胁迫中发挥作用,但是否HSF家族成员参与植物响应低磷胁迫的基因转录调
昆虫是自然界中最庞大的生物类群,已经进化出复杂的嗅觉器官来接收来自周围的各种化学刺激,这种强大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检测和辨别成千上万种气味分子,从而准确地寻找寄主、配偶、产卵地及躲避天敌等。很多证据表明不同的嗅觉器官起着不同的嗅觉功能。对大多数昆虫来说,触角和口器触须是最重要的两个嗅觉器官,目前对昆虫化学感受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触角气味分子受体的鉴定及相关功能的研究,对口器触须的嗅觉功能的研究极少。飞蝗作
稻生黄单胞菌条斑致病变种(Xanthomonasoryzaepv.oryzicola,Xoc)引起的细菌性条斑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细菌病害之一。然而,对于该病原如何克服水稻免疫系统成功侵染水稻的致病机制知之甚少。本研究建立了分析水稻在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诱导下免疫反应的检测技术;在此基础上,探究了黄单胞菌如何逃避
显花植物的雌雄配子体,也叫胚囊和花粉,分别含有雌配子卵细胞和雄配子精细胞。它们分别产生于雌蕊的胚珠和雄蕊的花药中。在植物开花时,成熟的花粉被传递到雌蕊的柱头上,经识别后萌发出管状的花粉管,花粉管侵入柱头,并在雌蕊组织中极性生长,最终进入胚珠的胚囊中,并释放其携带的两个精细胞进行双受精。花粉管在雌蕊中的极性生长是把精细胞传送到雌配子体中完成受精所必需的,是植物有性生殖的重要步骤。维持花粉管在雌蕊中的
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是研究植物与病原真菌相互作用的模式病原真菌,由其引发的稻瘟病是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已有一些报道表明蛋白磷酸化参与调控了稻瘟病菌的致病性、菌丝生长、分生孢子形成和胁迫应答等多个生物过程。但是,由于缺少磷酸化蛋白组学研究,蛋白磷酸化介导的调控网络及其节点仍然不清楚。在本研究中,作者首先在野生型菌株P131的菌丝阶段鉴定了 799个磷酸化蛋白及其1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是一种重要的作物寄生线虫,在全世界各小麦产区均有分布,侵染小麦、大麦、燕麦等禾谷类作物,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小麦禾谷孢囊线虫是一种固着性内寄生线虫,在寄生过程中与寄主建立了复杂的互作关系。一般认为,孢囊线虫的效应蛋白在食道腺内合成后,通过口针分泌到植物组织内发挥作用。为了解小麦禾谷孢囊线虫效应蛋白在寄生寄主过程中的具体功能,本研究从小麦禾谷
在自然界中,非寄主抗性是一个植物种内的所有个体对一种特定病原菌的所有菌株表现的抗性,它具有广谱和持久的特性。目前尚不清楚非寄主植物的免疫系统是如何识别非亲和病原菌从而激发下游的防卫反应。烟草是稻瘟菌的非寄主,因此,本研究以烟草与稻瘟菌为互作模式系统,探索用激活标签法构建稻瘟菌基因组文库,寻找能够引起植物强烈免疫的克隆。利用经改造的双元载体构建了稻瘟菌基因组文库,通过农杆菌在烟草上瞬时表达稻瘟菌基因
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和禾谷縊管蚜(Rhopolosiphum padi),均属半翅目(Hemiptera),蚜科(Aphididae),二者通常混合发生,是危害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害虫。本文首次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和mtDNA-COI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地理种群进行遗传结构分析。1、使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采集的7个麦长管蚜地理种群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
与动物产生获得性内在免疫(acquired innate immunity)类似,植物受到胁迫时,不仅可以在受害局部产生抗性,还可以在未受害的部位获得广谱和持久的系统抗性。根据局部受害的类型,植物系统抗性可分为由病原菌诱导的系统获得性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SAR)、由非病原菌诱导的系统诱导性抗性(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
茎腐病是全球玉米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我国,茎腐病已蔓延至各个玉米产区,特别在黄淮海地区每年呈高发态势。茎腐病不仅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还在后期造成大面积的倒伏,严重制约机械化收获。虽然已定位和克隆了若干抗性QTL,但要彻底解决玉米的抗性问题,需要挖掘更多的抗性位点。本研究以199个来自于H127R×昌7-2RIL家系为实验材料,开展新的抗茎腐病QTL的挖掘工作。在3号染色体上发现一个主效抗病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