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浒传》中的骈体文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espr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彦卫评价唐传奇“文备众体”,他不仅指出了唐传奇的整体特点,同时也道出了小说的多元化脉络。作为代表明清文学最高成就之一的《水浒传》即具备“文备众体”的文体特征,大量诗、词、文等雅化文体穿插其中,或于开篇、或于结尾、或于记叙过程之中,使小说有雅俗浑融之境,骈文正是应用较多的文体之一。无论是战争场面的描写、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环境气氛的渲染等,作者都运用一定量的骈文进行论述,全书一百回中每一回都有骈文的出现,其中较多的一回达十余次之多,较少的也两三处;创作内容则涉及天上人间、市井城乡、山岭河川,描绘神仙凡人、官吏百姓、三教九流……比重如此之大,内容如此之广,理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和研究。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水浒传》与骈文的融合过程进行梳理,首先论述《水浒传》成书之前及成书过程中骈文的流变,以唐宋骈散之争和明代骈散之争为主,考察骈文在时代变迁中的形态变化,而后从小说和骈文两个角度分别论述两种文体融合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最后梳理《水浒传》从民间文学到文人艺术加工的长期演变中骈体因素的融入过程。第二部分从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其他运用情况等四个方面着手,尽量客观、全面地展现《水浒传》中骈文运用的总体状况,并分析各类骈文在小说中所起到的作用。第三部分则按照对偶、用典、藻饰和调声四个维度,对《水浒传》中骈文的创作进行深入的分析。第四部分,进一步提炼出《水浒传》中骈文的艺术特色,包括偶丽其词中不乏散行其间的行文、整饬工丽中不乏参差错落的句式和华词丽藻中不乏通俗直白的语言三个方面。最后一部分从《水浒传》在骈文史上所占地位的角度出发对文章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东汉王充《论衡》一书,历来被研究者定性为“批判之书”,被归结为“破”除一切,而忽视了其在“立”的方面的建树。自胡适先生从实验主义的角度谈《论衡》有“立”的方面始,一
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对渭北旱地苹果园生草气温、相对湿度等小气候因子进行了测定,同时以清耕果园为对照进行同步观测。结果表明,生草调节了苹果园近地层的大气温度、增加相
我国文学批评理论的本土化建设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所谓“本土化文学批评理论”就是从本土的社会现实与文学现实需要出发、在对古今中外文学批评理论资源兼收并蓄的前
海岸线是国家重要的国土资源和特殊的土地资源,是沿海开发的载体。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岸资源利用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一些地方随意占用稀缺的海岸资源,大规模地开展填
文化共同体将文化的内在精髓与文化的外在形体以独特的文化结构整合汇聚;民族文化的艺术性承载和习俗性表达为文化的保护植入了先天性的共同属性。但是,新时期少数民族非物质
考虑到流体的粘度随压力及温度变化,柱塞内油液压力随吸油压力和排油压力交变,密封长度也随柱塞在缸孔中的位置而变化,及柱塞运动引起的剪切流量等因素,通过积分方法,对新型径向柱
《史记》的创作凝结了司马迁一生的全部心血,无论从审美价值、艺术成就来看,《史记》所涵盖的内容都是司马迁思想的真实写照。司马迁在创作的《史记》时,把他自己曾经游历或
1992年8月24日中韩建交,给属于同一民族的中国朝鲜族带来了深远影响。由于历史原因被隔绝的亲人得以再次相聚,朝鲜族人民也为韩国发达的经济水平而感到自豪。对亲人的思念,韩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人体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抑制剂对裸鼠人肝癌Hep G2细胞皮下种植瘤生长以及其种植瘤组织VEGF m RNA表达的影响。
石延年,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在北宋中期文坛萎靡柔弱之风盛行之时,石延年与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人致力于诗文的革新,以改变当时文坛上的不良之风。一直以来,在研究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