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屋与仪式(HOUSE&RITUAL)——中国传统居俗的建筑人类学分析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peters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试图确立的“建筑仪式观”是:仪式孕生并蕴存于建筑之中,建筑修正并 完善仪式,仪式催活空间并释放意义,意义投射到至建筑而为象征。所谓“居俗的仪 式观”就是:住屋,无论阳宅和阴宅,最初都体现为天地宇宙的象征和生死来去的载 具。“居俗的仪式观”是“建筑仪式观”的一种具体表达。 全篇分为“仪·礼·风”三部曲:三部曲中的“仪”部为理论建构,“礼”部、 “风”部皆为案例剖析。 “仪”部将“仪式”词解为7个子概念:姿势、仪表、仪卫、军阵、仪舞、仪乐、 程式,从而建构古代建筑“仪式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礼”部运用“仪式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来解析中国古代礼制建筑的4个悬疑: 明堂、奇偶开间、前朝后寝、三朝五门。 “风”部运用“仪式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来解析汉藏语系中的藏缅语族、苗瑶语 族、壮侗语族、南亚语系中的孟——高棉语族住屋的仪式成因,以及我国各民族建房 仪式的人类学意义。 全篇以中柱文化、鼓文化、礼制文化三者与火塘香龛的关系作为中心线索展开论 述。 关键词:建筑人类学、住屋、仪式、传统居俗、人类学分析、中华民族
其他文献
从古至今,居住建筑都是与人们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建筑形式。我国传统居住建筑,无论是从居住观念、环境适应、单体建筑还是群体组织等方面都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至今仍极有借鉴价值。
世界建筑步入多元化以来,建筑创作的标准明显倾向于创造具有巨大美学价值与突出功能特征的新高度,传统的建筑风格被代之以突变的破碎和错综复杂的神秘,建筑的审美观发生了本质上
"可达性"是一个有广泛含义的词汇,可达程度密切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目前在我国城市规划领域它还主要是被用来评价交通系统效率,而很少真正以"人"或"物"为主体来看待可达
基于AVC理论框架之下的旅游吸引力研究,首次从人的需求出发对旅游地规划进行探讨,以客源市场与旅游地的研究相结合,找寻吸引游客、迎合其需求的主要原因;同时通过对旅游吸引力形
学位
作为城市中最宝贵的公共资源,城市濒水区的开发与更新,常常成为城市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武汉市为了凸现“濒江濒湖”的城市特色,进一步加大城市濒水区尤其是沿长江、汉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新科学、新技术的不断出现;面对信息与媒体的冲击,要求今天的建筑师努力探索适合我们当今时代的新建筑。彼得·埃森曼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把建筑看作是“
随着住宅商品化政策的实施和住宅市场的逐步发展,人们对住宅所在的住区环境、配套设施、品位、情调、邻里关系、社区系统的需求都提高到了新的层次.本文以住区入口空间设计对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观演建筑的休息空间,研究目的是探讨观演建筑休息空间创作过程中的一些规律性问题,以期对设计实践有所指导。  近几年来观演建筑大量兴建,其休息空间也受到了
现代物流是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以综合载体平台为基础,以整合和优化配置物流资源、物流运作主体,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为目的。物流园区是
当许多"同时性"和"非同时性"的活动在高层建筑内并行的时候,高层建筑便成了一座"24小时城市".那些原本为城市所有的公共设施逐渐转入高层建筑内部,并为这些活动提供了舞台.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