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丁玲形象的重塑(1936-1945)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acai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玲这位传奇女作家的人生几乎跨越了整个二十世纪,她的命运也随着风波诡谲的二十世纪中国而几经沉浮。丁玲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得她的一生有着多重的身份与形象,其中最为人所知的莫过于前延安时期的摩登女作家形象和延安时期的革命女战士形象。20年代末,丁玲以一种五四新女性的姿态乍现于文坛,她既刻画了最终沉溺于纸醉金迷之中的女学生梦珂,又描绘了充满情欲的莎菲女上。而丁玲来到延安之后,则与无产阶级革命纠结缠绕,从此便开始致力于农民和农村题材的创作。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丁玲的创作发生了巨变,与此同时,她的公众形象也由摩登女郎突变为红色中国的巾帼英雄。而实际上,除了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形象外,通过考察以报纸、期刊为主要载体的大众传媒中的丁玲报道,丁玲形象呈现更为纷繁复杂的历史面貌。丁玲在30年代逐渐被认为是左翼文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左翼评论家纷纷对其左转之后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1933年,丁玲被捕之后,她的形象被左翼文坛所征用,左翼文学界为丁玲写诗作传,将她指认为惨烈牺牲于黑暗强权下的革命女作家,从而丁玲的形象披上了悲情而又光辉的革命外衣。在这种声势浩大的纪念活动中,通过对丁玲形象的占有与阐释,左翼文学界打响了对国民党的舆论战。而当丁玲逃脱虎口奔赴延安之时,有意思的是,丁玲的形象在解放区与国统区这同属中国的大地上有了两种表征。在延安她是一手执笔一手拿枪的革命女战士,她以身披军装、头戴五星军帽的形象瞩目于红色中国。而在国统区,丁玲或是现代新女性,或是邪恶、淫荡的妖女。同一时空之下的同一个丁玲竟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表征,正是在这种矛盾之中才能发现丁玲形象背后话语建构的踪迹。丁玲的多样形象并不是实然的,她所展示的公众形象一方面是她个人的自我演绎,另一方面也是社会观念、政治权力与意识形态对她的一种想象与塑造。在这多种力量的张力之中,丁玲在报刊媒介里的形象才逐渐发展变化。丁玲的公众形象是丁玲自身思想观念的外化表征,丁玲在其个人形象的建构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主动性,特别是在延安的语境中丁玲显然有意迎合革命女战士形象的塑造,她有意展现随身携带的手枪,说话声音洪亮、行为举止豪放,竭力去除自身的女子气质,从外貌到行动都企图展现其雄性化的一面。解放区与国统区丁玲形象的差异,是由于不同政治权力与意识形态的干预。延安由于其战争环境与妇女政策,更为推崇雄强女性,而国统区由于其保守的父权意识形态,更欣赏有着良好文化教育的母性本位的女性,从而丁玲在这两种取向中被表征为两种不同的形象。同时,除了文字报道参与了丁玲形象的建构,不可忽视的是,在20世纪中国的大众传媒中,图像也展现了其言说的能力。图像同样也是一种文化符号,而且往往由于其自然化的假象而在丁玲形象建构中发挥了更加强大的阐释能力。因此,对于丁玲延安形象的发掘,要在关于丁玲形象的文图互动中来进行考察。
其他文献
微型机器人是机器人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其结构尺寸微小,可以进入传统机器人无法进入的地方进行作业。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突破和微加工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柔性复合材料与微型机器人相结合成为可能,微型软体机器人学科就此诞生。微型软体机器人作为一门涉及机械、材料、控制、生物医学等多领域的新兴前沿学科推动了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生物工程、医疗、军事国防及微加工技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微型
2013年起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初试锋芒,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愈发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业已成为传播和弘扬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原创视听节目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驱动网络视听产业繁荣的关键力量。网络读书节目《一本好书》在兼顾文化内涵和娱乐因子的基础上,以场景式演出的方式带领大众阅读经典图书,其流畅的仪式表达满足了当下人们对重温经典与文化滋养的渴求,一定程度上引领了阅读文化的向好发展。论文在研究
迪伦马特认为我们这个世界是悖谬的,因而他选择用一种非常规的“怪诞”手段去展示这个不能被展示的世界,这也促成了他独特的“怪诞”的美学风格。迪伦马特重视剧作中情境的构建,认为可以通过特殊的情境对人、人性进行实验,利用情境,可以探索这个世界所能表现、承载的极限,他的“怪诞”手段也尽展于其作品中情境的构建之中。切身见证了战争之残酷的他在受到战后瑞士德语文学的反战思想以及克尔凯郭尔虚无论的影响之下开始了他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于果蔬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农产品的科学化生产和精准化营销已逐渐成为当下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各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工作仍存在分散化和低端化的现象,无法完全满足广大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产品的营销策略亟待更新。本文以XJ公司的苹果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相关理论基础,运用PEST分析法对苹果的宏观营销环境进
数感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之首,是学生必备的数学素养和掌握其他数学素养的基础,可以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数感能促进学生数学的思考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对数感的研究,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提出了见解及培养策略.但这些研究并未对我国中学生数感现状进行实质性的调查,因此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
随着便携式可穿戴电子设备的迅猛发展,柔性储能器件尤其纤维超级电容器在功率密度和机械性能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柔性电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公式E=1/2CU~2,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高比容量对纤维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起关键作用,因此,研究具有高比电容、高传质特性和优异机械性能的纤维电极对于发展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的纤维超级电容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石墨烯(rGO)因具备大比表面积、高电导率、
学位
最近的10年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人员工资、土地资源等因素价格快速上涨,而近些年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正在逐步退出。许多以生产制造为基础的外资企业的利润空间在不断下降。而中国的本土公司近些年来加大了研发方面的投入,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从而促进本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原本在不同市场层次的外资企业产生了更多的竞争,市场环境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数据通信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更新周期非常快的行业,如果不能踩准每一个关
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有机载体,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中国农村幅员辽阔,区域人居环境质量有所不同。科学测度中国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明晰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时空差异,才能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作,为探索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化提升提供决策基础。本文沿循“质量测度—时空演变剖析—影响因素探究—优化策略选择”的逻辑主线,基于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视角
我国城市能源结构在不断改善与调整,天然气作为国家能源战略中重要的过渡能源,逐渐成为大部分城市的主导气体能源。天然气管网分布、能源政策及资源禀赋等众多因素均存在区域差异性,通过结构性视角对区域天然气需求驱动机理及差异性进行研究,对推动全国各地区天然气产业协调发展、扩大天然气需求、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基于大量文献研究和我国天然气产业供需现状,选取影响我国天然气需求的主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