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比较了小麦白粉病菌的采集、转移、保存方法和对三唑酮的抗性监测方法,建立起了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抗药性监测标准化模型。 小麦白粉菌菌种在田间要随机采样,每点至少100个菌株。可以根据实际条件采用琼脂叶段法,试管苗法,麦芽法,保鲜袋法,闭囊壳法转移到实验室。实菌种可以在实验室种植的麦苗上保存,但至少两周得转接一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不是经常使用,可以将菌种接种到麦芽上,低温保存1月以上,使用前再转移到麦苗上繁殖。 小麦白粉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或抗药性监测只能在活体上进行。用于抗性监测的麦苗要标准化栽培。研究证明,直径6cm高8cm的塑料杯中,每杯装干燥珍珠岩10g,加霍格兰营养液100ml,种麦芽15棵长至15d的麦苗,用于抗性监测,结果最稳定。采用离体叶段法测定抗药性时,需要采取叶片中部叶段并保存在1%琼脂+1%蔗糖+5μg/ml苯并咪唑的培养基上。中部叶段保绿时间长,至少10d不变黄,测定结果稳定。 可用于小麦白粉病菌抗药性测定的药剂处理方法较多。各种方法的比较研究表明,药剂处理离体叶段比药剂处理活体麦苗,测定结果更加稳定,且敏感性更高。叶段漂浮—含药培养基法的复合方法测定结果最稳定。因此,离体叶段测定时用叶段漂浮—含药培养基法或药液喷叶段法,活体麦苗测定时可用药液种麦法或药液喷苗法。 接种孢子数量是影响小麦白粉病菌抗药性监测结果稳定性重要因素之一,接种孢子数量太多或太少,难以计算出抑制中浓度EC50,结果不稳定。当接种孢子数从215个/cm2上升到765个/cm2时,三唑酮对同一菌株yc88的EC50从0.0467μg/ml上升到0.3911μg/ml,两者相差近10倍。接种量控制在350~550个/cm2时,测定结果最稳定,又能反映田间实际情况。 本文根据建立的抗药性监测标准方法测定了小麦白粉病菌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基线,并对江苏地区进行了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的田间抗性菌株已经出现,群体抗性指数3.2245倍,最高抗性指数达6.7430倍,从所监测到的几个地方看,江苏宜兴的抗性水平最高,其抗性频率高达40%。 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浸种灵、代森锰锌的敏感性测定表明,三唑类药剂间对抗性、敏感菌株间的变化趋势相同,它们间存在交互抗性的。用保护性和内吸性两类杀菌剂相复配对抗性治理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