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动员与村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hh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导致农业组织形式由集体生产变为分户生产,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使农户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这一主体在经济体系中虽处于弱势地位,但却掌握农村基本生产资源的支配权,而农村基层组织因失去资源控制和集体经济依托使组织动员能力削弱。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导致农村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出,使大多村社基础设施破旧、产业薄弱,基层组织和农民涣散,村域经济陷入发展滞后和组织动员乏力的恶性循环。村域是区域经济的最小单元,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载体,村域经济的发展能直接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使农民富裕、协调农村社区人际关系、提高农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深入研究村域经济发展与组织动员的关联关系,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治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   一、主要研究内容   (一)村级建制及其功能目标、组织结构与经济社会属性的界定。   通过村落形成的历史轨迹追溯和不同国家行政建制的比较,分析了国内外村级建制的异同。通过建国以来行政村演化的分析,总结了行政村的社会属性、政治属性、行政属性和经济属性。通过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梳理,界定了村级建制的功能目标、组织结构。在对村域经济的内涵、类型及特点分析基础上,论证了村域经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   (二)村域经济发展组织动员的内涵、依据、主客体与手段、机制、类型的研究。 借鉴社会学原理,对组织动员的内涵进行界定,并将其导入经济学研究范式、细化在村域经济发展之中。通过我国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和现实的分析,论证当前村域经济发展对组织动员的需求及主要依据。通过对农村组织及居民构成的分析,提出村域经济发展组织动员的主体与客体。通过对相关主客体特征的分析,研究村域经济发展组织动员的手段、机制和类型。   (三)研究村域经济发展与组织动员之间的内在关联。 通过对重庆市黔江区219个村(社区)2000年-2009年间人口及资源变动、劳动力就业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包括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及农民收入、村内公共服务提供、近两届村支两委工作情况的全面调查,研究该区村域经济发展与组织动员之间的关联关系及内在机制,并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二者关系进行了测度。   (四)增强村域经济发展组织动员能力的对策研究。 通过对村域经济发展与组织动员关联关系的分析、不同组织动员主体特征的及能力的研究,论证了加强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建设的紧迫性,充分发挥村委会和村党支部的组织动员作用的重要性,加强对村委会和村党支部指导及监督与激励的必要性,重视多种组织动员主体能力的发挥和整合的必然性,促进村域经济发展竞争态势形成的可能性及有效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二、主要研究结论   (一)村级建制是农村最重要的基础层级。行政村的功能目标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管理村内公共事务、调解矛盾纠纷、维护村民合法权利,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创造更好的生活及生产条件,发展村域经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组织结构主要是村支两委。行政村的社会属性是农村社会的基本单元,政治属性是村民自治区域,行政属性是政府行政构架在农村的最基础层级,经济属性是微型经济区。   (二)村域经济在农村经济中处于基础及支撑地位。在新农村建设中处于主体地位,在传统农业改造及现代农业发展中处于主战场地位,在农村社会文明、生态环境建设中处于保障地位。村域经济在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区公共品与公共服务提供、农村资源整合、外部资源引进与内外资源开发利用、农村产业发展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主体重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组织动员是村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组织动员是指某一组织或个人为实现某种特定目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思想等手段,引导某一群体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行为。村域经济发展组织动员的内容包括村域经济发展谋划、资源及要素整合、发展条件创造、生产经营活动的协同及合作、村民经济利益协调等方面。组织动员的依据是村域资源及要素集聚整合和村域经济发展动力激活的要求,以及村域经济发展条件塑造和传统农业改造、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组织动员的主体主要是村支两委(准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客体是村内居民。组织动员手段主要有法律、行政、经济和思想等手段,机制主要有行政命令机制、利益诱导机制、示范带动机制以及复合型机制,类型主要有履行职责型、激励竞争型、自我实现型、项目推动型和社会救助型五种。   (四)组织动员能力是村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组织动员能力可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域经济发展条件,可以推进资源和要素整合、优化村域经济结构,可以推进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促进传统农业改造和现代农业发展,可以促进农民的联合和合作、提高村域经济的组织化程度、推进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社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为村域经济提供金融、生产、营销服务,可以加强资源环境管理、使村内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与改善。   (五)村委会和村党支部是村域经济发展组织动员的核心力量。村委会及村党支部是中国政治架构中最基层的组织,代理了乡镇政府和党委的相关职能,拥有政治资源、行政资源、组织资源,也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在集体经济较强或财政资金支持农业及农村发展条件下还拥有一定经济资源,组织动员能力远强于其他主体,应当成为村域经济发展组织动员的核心力量。   (六)村域经济发展的多种组织动员能力需要整合和协同。村委会及村党支部的组织动员能力、村内异质农户的组织动员能力、外部经济组织及社会组织移植入村的组织动员能力、镇乡党委及政府组织动员能力在村域的延伸,呈现出明显的互促互补关系,加以整合与协同可以发挥更大的效果。   三、论文创新点   (一)研究表明,行政村不仅是农村的基本社会单元、最小的自治单位,还是一个具有独立性和开放性的微型经济区,其组织机构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不仅应承担村内社会管理的责任,还当履行推进村域经济发展的职责,对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提出了补充。   (二)研究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村域经济的发展仍然离不开有效的组织动员,单靠每家农户的分散努力,难以改善发展条件、难以实现资源及要素整合、不利于结构调整和先进技术应用,只有将分散的农户组织动员起来,才能激发出巨大的活力,使村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水平提高。   (三)研究表明,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村域经济发展组织动员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充分发挥村委会和村党支部核心作用的同时,应当加强对各种组织动员力量的整合和协同,使之形成巨大合力共同推进村域经济发展。   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乡镇和村支两委之间在组织动员上的委托代理关系需要进行专门研究。   (二)组织动员的行为边界需要进一步划分。
其他文献
期刊
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是快速工业化。在工业化过程中,一方面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数量和品质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城市化吞噬大量耕地,农业用地将不断减少,要求农
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当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注重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在对有效教学理论内涵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rn在新生的河南省人民政府面前,摆放着的是这样一组基础教育的数字:全省有小学18709所,在校生161.45万人;普通中学111所,在校生4.09万人
“没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没有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
我国“三农”问题异常复杂,体现在多方面,其中突出的当属农村社会保障问题。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保障存在水平过低、制度改革滞后、覆盖面窄、“碎片式”管理及监管不严、农民参
河南大学副校长,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第一任文教厅厅长    张柏园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河南省文教厅的第一任厅长,他不仅亲历并见证了河南大学的发展、改革与壮大,而且对当时百废待兴的全省旧教育事业的改造和新的人民教育事业的开创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柏园(1910~1994),天津市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读中学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初步确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崇高志向。19
2015年国务院发布《“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提出“十三五”时期要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区域的约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易地搬迁作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