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病毒ns1基因修饰及功能研究

来源 :广东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eng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近年来,禽流感在世界各地不断暴发,已经给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越来越多的患者也被确诊直接感染了禽流感病毒,提醒我们禽流感病毒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研究表明,禽流感病毒的毒力与其NS1蛋白密切相关,对NS1蛋白功能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禽流感病毒致病性增强的机制,为防止流感大流行提供依据。因此,本研究拟克隆、修饰禽流感病毒ns1基因并转染真核细胞,观察其对细胞干扰素-β(IFN-β)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1.将A/Duck/Shantou/2088/01(H9N2)病毒株ns1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3,转化BL21(DE3)宿主菌,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GST-NS1。用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 2.运用DNAman软件对Genebank登录的H5N1亚型不同病毒株的ns1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之后采用多重PCR方法对ns1基因进行修饰,引入缺失的15个核苷酸。 3.将H9N2和HSN1病毒株的ns1基因以及修饰后的ns1基因重组入真核荧光表达载体pIRES2-EGFP,脂质体转染293A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ns1基因的表达。 4.转染后36h加入聚肌胞苷酸诱导7h,real time RT-PCR检测细胞中IFN-β表达水平。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A549细胞48h,荧光显微镜、Hochest 33342染色及DNA ladder观察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1.在原核细胞中以可溶形式表达出H9亚型GST-NS1融合蛋白,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15%~20%。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与NS1蛋白特异性结合,抗血清效价为1:51200。 2.对H5N1亚型分离株,ns1基因的分析显示,除了在238-252位存在15个核苷酸缺失外,ns1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大于90%。采用多重PCR方法成功引入了缺失的15个核苷酸。 3.得到重组真核载体pIRES2/ns1(2088)、pIRES2/ns1(852)和pIRES2/ns1(852+15bp),转染293A细胞并表达NS1蛋白。 4.real time RT-PCR结果显示:三种NS1蛋白均能明显降低宿主细胞中IFN-β的表达水平,其中野生型H5亚型NS1蛋白抑制能力最强,H9亚型NS1蛋白最弱,修饰后NS1蛋白居中。 5.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A549细胞48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和DNA ladder分析均可见细胞凋亡发生,但三种NS1蛋白引起的凋亡无明显差别。 [结论] NS1蛋白功能与病毒株的毒力相关。H5N1亚型病毒株的NS1蛋白能更有效地抵抗宿主细胞中IFN-β的表达,有利于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和扩散。而且修饰后的NS1蛋白抵抗干扰素表达的能力低于野生型H5N1的NS1蛋白,提示近年来流行的野生型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正通过改变NS1蛋白的功能来抵抗宿主细胞的干扰素水平,从而逃避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反应,增强其致病性。该研究结果是对ns1基因缺失的15个核苷酸功能的首次报导。 H5N1和H9N2亚型病毒株的NS1蛋白均能诱导宿主细胞的凋亡,但不同病毒株之间未见明显差异,说明除流感病毒NS1蛋白外,还有其他因素(包括病毒和宿主两个方面)参与了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诱导细胞凋亡与病毒毒力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其他文献
  生态文明意识观念不高、政府政策失灵、生态制度体系尚不完善是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生态文明建设应以完善的体制机制为保障体系,从国土资源格局的优化、资源
  "生生"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 "生生"思想贯注于儒家哲学的历史发展和内在结构之中。通过文本发掘,呈现儒家"生生"之创生、续生,共生、养生,贵生、护生等丰富内涵,进而以多
2013年12月21日,《中国摄影家》杂志伊春影友联谊会在黑龙江省伊春市红星区成功举办。本次联谊会由中国摄影家杂志社和伊春市红星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参加联谊会的嘉宾有:知
会议
在生物周期的各个阶段中,植物活体细胞需要不断地对细胞内外的各种刺激如激素、化学物质、光照、温度和微生物等做出应答。组氨酸激酶在高等植物中广泛存在,是双组分信号系统
目前,许多研究旨在研制一种伤口敷料的替代物,使其能够快速吸收伤口分泌液,在伤口周围形成湿润的环境,加快伤口的愈合。现在,已经有几种自然物质和合成的材料用于制成功能性
可恢复功能抗震结构在近年来受到了全球地震工程学者的广泛关注,如何设计出地震后不需要修复或可迅速修复使用功能的结构,已成为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已经针对构件以及结构层次在有关摇摆及自复位体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研究的重点为框架柱,已有的研究无论是传统框架柱还是近年来出现的摇摆柱及自复位柱,在充分发挥其刚度大、有效避免纵筋屈曲、提高延性和耗能能力等方面还有一系列问题有待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