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高等植物在异质水域的遗传变异及它们对扰动的适应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f.)Royle)、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Gmel.)O.Kuntze)等水生高等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的重要组成成分,由于人类的严重干扰,这些水生植物将面临新的环境条件。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穗花狐尾藻和金鱼藻遗传的多样性及变异进行研究,并模拟洪水和机械扰动探究水生植物对扰动的适应和恢复能力,研究结果如下:  1.对采自云南洱海、贵州草海、江苏太湖、湖北洪湖和梁子湖这5个湖泊居群(包括34个亚居群)的177份穗花狐尾藻样品用12条ISSR引物进行遗传分析,发现其扩增多态性带型达到了100%;5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有差异,其中洱海居群的最高,太湖居群的最低;AMOVA分析显示,在总变异中,湖泊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28.14%,亚居群间的变异占17.42%,亚居群内的变异占54.45%,表明大部分变异存在于居群和亚居群内部;湖泊内部亚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为洱海最大,草海最小;同一个湖泊内的亚居群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而不同湖泊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明显相关关系,这表明地理隔离可能不是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而可能由于各居群对当地环境因子的长期适应,使穗花狐尾藻居群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地理分化。  2.对采自上述5个湖泊及山东微山湖的这6个湖泊居群(包括33个亚居群)的174份金鱼藻样品用筛选出的9条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多态性带型均为100%;6个湖泊居群中,太湖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梁子湖的最低;AMOVA分析显示,在总变异中,湖泊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32.50%,亚居群间的变异占21.44%,亚居群内的变异占46.06%,表明大部分变异存在于湖泊居群内部;湖泊内部亚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为洱海最高,草海最低;同一个湖泊内的亚居群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而不同湖泊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明显相关关系。  3.沉水植物黑藻、穗花狐尾藻、金鱼藻在模拟的洪水处理中的生物量及生长率均高于对照组。在这3个物种混合种植的情况下,黑藻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能够适应实验条件下的洪水;而穗花狐尾藻和金鱼藻却呈现负增长;穗花狐尾藻通过增加植物体内总氮含量来应对洪水,而金鱼藻则主要通过形态的变化来适应水位的波动。  4.用三种不同程度的机械干扰处理混合种植的荇菜和穗花狐尾藻。与无干扰的对照处理相比,这三种干扰处理都给穗花狐尾藻的生长带来负面影响,而荇菜可以通过增加根的生物量分配耐受轻度干扰,通过增加叶的生物量分配耐受中度和重度干扰。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生态问题,并从城市密度理论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城市密度和城市生态环境的相关性,提出以限制城市蔓延、提高城市密度和优化
  气候是千百年来城市形成的内在逻辑与合理性因素之一,我国很多重要城市正面临着进一步巨型化、高密度发展带来的诸多气候环境问题,因此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气候从而改善城
  随着我国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区域化、规模化已成为全新的趋势,绿色建筑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总结了绿色建筑区域化发展背景,从区域绿色建筑规划目的、规划原则等方面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出席全国“三讲”教育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三讲”教育试点取得的成效说明:中央关于以整风精神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
本刊讯在日前结束的中国农业银行党建工作会上,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行长何林祥结合农行实际,对农行党建工作做了具体部署。会上,何林祥强调,农行各级党委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金
SiC材料体系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吸波剂,因为本身性质稳定、吸波性能良好、能够耐高温,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论文主要制备了β-SiC纳米线,为了达到“多层”吸波的构想,并且
  本文解析了城市反刍现象,指在原有的城市规划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时间在各种因素下,城市并未按照原规划的形式发展,而是自发性的自由生长。以华盛顿市和巴西利亚市两个城市的
微生物驱油技术(MEOR)是世界上比较推崇的一种三次采油技术。其主要有适用范围广、环境相容性、可被生物降解、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势,从而可能成为最具有潜力的采油技术。随着
在生态城市建设方兴未艾的今天,城市绿化对空间的迫切需求与绿化对土地资源经济影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此背景下,发展都市农业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了新视角,在促进经济持续
  进入21世纪,我国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以居住为主的城区不断扩展建设以满足人们对住房的日益需求,如何应对由此在能源、环境、安全、交通和土地使用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压力与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