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员工工作场所精神性对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基于成都市公共部门员工的实证分析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精神性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研究工作场所精神性。但是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重点还在企业员工上,而公共部门员工与企业员工有很大的差异,公共部门员工需要在工作中展现出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精神追求。然而,从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部门员工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社会上对物质的盲目追求和道德沦丧等事件不断发生,公共部门员工在物质和精神上的生活出现了失衡,不禁让人开始思考在公共部门工作的真正意义和目的所在。从理论研究上来看,目前对公共部门员工的工作场所精神性研究较少,使得国内公共部门员工的工作场所精神的内容结构以及作用还研究不足。此外,有学者还发现,企业员工工作场所精神性对工作投入有一定的负作用,不禁使人思考在公共部门员工群体中会不会也是这样的。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取公共部门员工为研究对象,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中心,结合组织行为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运用问卷调查法针对公共部门员工工作场所精神性的内容结构及其对工作投入的作用展开探讨。利用统计软件SPSS23.0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探索性和验证性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验证工作场所精神性的结构维度和探讨工作场所精神性与工作投入的关系,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中国情境下,公共部门员工的工作场所精神性三维结构维度:有意义的工作、团体感和与组织的价值观一致,与西方学界提出的普遍的工作场所精神性结构不同。
  (2)工作场所精神性对工作投入具有正向影响。研究结论与 Marcotte (2010)有关企业员工工作场所精神性对工作投入消极影响有差异,证实了当员工具有较高工作场所精神性时,其工作的投入度会更高,表明公共部门应该关注员工工作场所精神性的培养与提升。
  (3)工作场所精神性的三个维度对工作投入具有正向影响,尤其是与组织价值观一致维度所产生的的影响更大。
  (4)工作场所精神性对工作投入的三个维度具有正向影响。其中对奉献维度的影响最大。
  最后,本文根据的研究结论提出了两条管理建议:第一,注重公共部门新鲜血液的注入,寻找“志同道合”者,奠定公共服务质量高基准;第二,加强公共部门现有员工的工作场所精神性的培养,培养高精神性者,打造组织—成员融合体。
其他文献
随着绿色建筑政策的不断推进,建筑企业的业务范围在不断扩大的同时,与制造业、服务业的交叉融合也逐步加深,推动了建筑企业服务属性的出现。同时,伴随着创新在社会发展中地位的增强,建筑企业服务创新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绿色建筑政策的影响通常有赖于企业的双元性创新来实现。因此,绿色建筑政策对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是怎样的?其作用机制是否是会受到双元性创新的影响?成为本研究所关注的重点问题。  本研究
学位
期刊
期刊
城市轨道交通是大城市交通现代化的产物。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可达性强、运输量大、节能省地、便捷安全、绿色环保等特点,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建立对推动城市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轨道交通也直接提高了城市土地资源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其建成与运营对其周边地区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会起到显著促进作用。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沿线二手房房价影响因素、房价影响特征因子以及其对房价变化的定量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和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
在服务经济社会,建筑业企业进行投资、设计、建设与运营管理一体化的服务化转型尤为迫切,服务创新是这种转型的关键,BIM技术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作用众所周知,二者似乎存在一定的联系,目前关于建筑业企业BIM应用能力与服务创新绩效的研究尚浅,那么BIM应用能力是否会影响服务创新绩效?组织学习作为企业的必备技能,是否在BIM应用能力和服务创新绩效的关系中产生作用,作用如何?  本文针对上述研究背景和问
期刊
期刊
2016年新闻办公室发布的《发展权:中国的理念、实践与贡献》白皮书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36亿人,参保率保持在 95%以上。为了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权益以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国务院于2016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号)》,打破身份限制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的举措无疑在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程中具有重大
学位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愈渐成为功能与发展机会集聚的综合体。外来人口的迁入和城市自身更新换代的需要使优化城市空间配置成为政府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必要选择,而以改造城市危旧住房为主的棚户区改造,一方面可以使棚户区的“原住民”尽快摆脱的简陋、拥挤、危险的住房坏境,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接纳新居民新企业的进入,这使得棚户区改造成为政府优化城市空间配置、改善城市体验的“重中之重”。2009年至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