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胺—氟苯胺)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op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苯胺(PANI)以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良好的环境稳定性而成为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由于PANI自身的结构特点,使其刚性强、难溶熔、成型困难,从而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通过在苯环上引入氟原子可以达到显著改善PANI溶解性和可加工性的目的。本文通过苯胺(An)和氟苯胺(FAn)共聚,以期在有效保持聚合物导电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溶解性,为制备高溶解性、高导电性PANI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新途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①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掺杂剂,重铬酸钾(K2Cr2O7)为氧化剂,采用乳液法制备可溶性导电聚(苯胺-氟苯胺)[Poly(An-FAn)]。②通过循环伏安曲线、溶解性测试、电导率测定等手段考察了共聚物的性能,并对聚氟苯胺(PFAN)、PANI和Poly(An-FAn)的性能进行了对比、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乳液法合成苯胺/氟苯胺共聚物,可以在尽量不损失聚合物电导率的情况下显著改善其溶解性,且当n(An)/n(FAn)=2/1,m(K2Cr2O7)/m(An-FAn)=0.5/1,m(SDBS)/m(An-FAn)=3/1,反应时间为10h时,Poly(An-FAn)的各项性能指标有最佳值。③以SDBS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X-100)为复合乳化剂,正丁醇(nBA)为助乳化剂,制备(SDBS/TX-100)/nBA/(An-FAn)/HCl微乳液体系,并借助拟三元相图考察了复合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质量比[ωm=m(SDBS/TX-100)/m(nBA)]以及乳化剂SDBS与TX-100的质量比[ωs=m(SDBS)/m(TX-100)]对体系相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乳液体系单相微乳区的面积随ωm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ωm=1.75时有最大值;随着TX-100用量的增加,微乳液单相区面积逐渐增大。④以APS为氧化剂,在(SDBS/TX-100)/nBA/(An-FAn)/HCl微乳液体系引发An和FAn共聚以制备Poly(An-FAn),通过产率、电导率和溶解性测试对产物的性能进行表征,并对采用不同聚合方法制备的Poly(An-FAn)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ωs=1/3,m(E)/m(An-FAn)=3/1,n(An)/n(FAn)=1/1,m(APS)/m(An-FAn)=2/1,反应时间为8h时,聚(苯胺-氟苯胺)的性能较好,在显著改善聚合物溶解度的同时,还保持了较高的电导率。另外,利用微乳液法合成的Poly(An-FAn)的结构和性能均优于溶液法和乳液法。
其他文献
在改革开放40年来的文化结构中,“清宫剧”就一直扮演着独特的文化角色。近期,随着《延禧攻略》《如懿传》这两部“清宫剧”的热播,反映出了在不同年代里,普通人的审美取向和自我
报纸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家长的营养知识、态度与行为.方法采用封闭式问卷形式,对福州市两所小学的部分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在收回的543份有效答卷中,其
目的观察夏季穴位贴敷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并监测治疗前后血清中IL-12及IL-13水平的变化。方法对169例成年哮喘缓解期患者(寒哮组98例、热哮组71例)给以三伏
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加强对地方党委"一把手"权力制约监督的主要路径包括:以适度分权限权作为突破口,完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加强对"一把手"贯彻执行
地理实践力是满足学生终身发展必不可少的素养,是21世纪的重要技能和探究工具。我国地理教学多偏重课本,学生缺少真实情景中的体验式学习,无法有效地培养地理实践力。因此,地
<正>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古文字,它的发掘不仅揭开了中国历史上尘封已久的商代往事,也使中华民族从此找到了文字创始的源头。同时,最早关于古代医学资料的文字
以Zn(II)-NH4·HCO3-NH3-H2O溶液为原料,通过雾化干燥、煅烧获得超细氧化锌。试验表明,雾化溶液中游离氨浓度对干燥过程的固体形貌影响较大,随着溶液中游离氨浓度的降低,干燥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3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人员30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2组清晨空腹静脉血,检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征像特点,探讨X线与CT检查在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5例直径<3cm,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及CT扫描征象进行回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用于糖尿病酮症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效果。方法将6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住院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34例,B组26例。A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