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水稳态与跨临界瞬态流动传热特性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h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临界水冷堆是第四代反应堆中唯一的水冷堆型。然而,超临界水物性的奇异变化使得其堆内热工水力行为与常规次临界压水堆有很大的不同。简单流道内,超临界水存在正常传热、传热强化以及传热恶化三种典型传热现象。棒束流道结构复杂,加上定位件的影响,其传热行为更加复杂。超临界水冷堆在启停堆或者失压事故工况下,将经历跨临界瞬态过程。因此次临界条件下的沸腾危机现象可能再次出现,威胁包壳的安全。超临界水冷堆稳态与跨临界瞬态热工水力分析面临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开展相关研究。本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开展光滑流道2×2棒束超临界水流动传热稳态实验,研究无定位件时光滑流道内棒束的周向和整体传热特性。棒束结构为2×2正方形排布,加热棒外径为10 mm,节径比为1.18。实验结果表明,加热棒存在显著的周向传热不均匀,周向传热差异在拟临界区附近最小。针对棒束整体传热规律,详细讨论了热流密度、质量流速以及压力的影响,发现其规律与圆管一致,且棒束内同样有可能发生传热恶化。研究表明,表征浮升力影响大小的无量纲因子?B与换热系数比具有良好的规律性,基于此提出了适用于棒束的超临界传热经验关系式。(2)开展格架定位环管与绕丝定位2×2棒束超临界水流动传热稳态实验,研究定位格架与定位绕丝两类典型定位件对传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条件下格架对下游传热的影响规律比次临界条件下复杂,且影响距离显著大于次临界工况。研究分析了七种影响格架对下游传热作用的因素,总结了其中占主导作用的四种因素,并对比归纳了不同无量纲物性修正项与最大换热系数增强比的关系,提出了适用于超临界条件下的格架传热关系式。实验观察到格架所致传热恶化现象,且对应的下游传热并非呈简单指数衰减规律,而是振荡回归。对此,结合CFD数值分析给出了合理的解释。通过采用表征浮升力效应的无量纲Bob数为评价标准,研究得到了格架所致传热恶化发生的临界条件。绕丝对传热影响的实验研究表明,绕丝使得棒束周向传热规律复杂化。总体而言,绕丝能提升平均换热系数,却不能消除传热恶化。(3)开展绕丝定位2×2棒束超临界水跨临界降压与升压瞬态流动传热实验,研究加热棒在跨临界瞬态过程中沿程壁温响应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一定条件下,降压和升压跨临界瞬态过程中均有可能出现沸腾危机,但二者行为有所不同。降压过程中存在动态的骤冷前沿,使得壁温同步升高却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落下,升压时沿程壁温则大致同升同降。降压过程中沸腾危机后最高壁温与影响区间均大于升压过程。实验还研究了质量流速、热流密度和压力变化速率对瞬态传热的影响。(4)针对跨临界降压瞬态过程,开发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对典型工况进行数值模拟,经实验验证与深入分析,确定跨临界时发生沸腾危机的条件。程序通过采用稳态一维流动方程和包壳瞬态导热方程,选择恰当的壁面传热模型,以给定速度的方式实现骤冷前沿的移动,将水的临界点温度作为跨临界时干湿壁面的分界点,成功模拟了跨临界降压瞬态过程。综合实验数据与程序计算结果,得到了跨临界时发生沸腾危机的临界条件,为超临界水冷堆安全分析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SUMO(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化修饰通过影响底物蛋白质的功能参与调控机体多种生理与病理过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SUMO化修饰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SUMO化修饰直接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及干性从而影响肿瘤的进程,同时也通过调控机体的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具备抗肿瘤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表现为抑制性表型,
目的目前采用的传统“五分法”神经电生理监测协议指导下的单椎板入路选择性神经后根离断术(selective dorsal rhizotomy,SDR)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spastic cerebral palsy,SCP)仍面临着许多挑战。本课题旨在探讨全新“三分法”神经电生理监测协议指导下单椎板入路SDR治疗SCP患儿的应用前景,评估术后1年以上的中短期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并通过与“五分法”神经
目的:磁抽搐治疗(MST)是电抽搐治疗(ECT)的一种潜在的替代治疗方法。但是目前MST研究多聚焦于抑郁症,而缺乏关于该疗法应用在作为ECT主要指证的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报道。因此,本试验使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探究磁抽搐治疗作为精神分裂症辅助治疗手段的疗效、安全性、以及神经可塑性机制。方法:79例住院患者随机接受10次MST或ECT治疗,疗程均为4周。在治疗前以及治疗结束后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
研究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嗅觉障碍与总体认知功能及各认知域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本研究招募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病门诊的577名原发性PD患者,将16项嗅棒气味识别能力测试(Sniffin’Sticks test-16,SS-16)得分小于8.3分的患者纳入嗅觉障碍组,大于等于8.3分的患者纳入嗅觉正常组。记录两组
胰腺癌是人类中最具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过去的二十年中,5年生存率仅为5%。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人类胰腺癌最常见的形式,占所有病例的95%以上,并且几乎所有PDAC患者都死于肿瘤细胞其他器官或脏器转移。KRAS基因和P53基因的突变被认为是PDAC的驱动事件和最常见的突变事件;然而,针对突变KRAS和P53基因的靶向处理也是具有挑战性的。因此,鉴别胰腺癌细胞中新的常见细胞脆弱性,并确定新的
胃癌是世界发病率排名第四的恶性肿瘤,并且死亡率排在恶性肿瘤的第二名。胃癌在东亚地区的发病率极高,2008年,全球共有一百万人罹患胃癌,其中74%的发病人口在东亚,47%在中国。尽管目前普遍认为胃癌的发生主要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但癌基因的扩增、抑癌基因的突变和缺失也是造成胃癌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因素。其中,染色体扩增导致的癌基因扩增对胃癌的发生非常关键,也是治疗的重要靶点,如胃癌中ERBB2的扩增与
已有的研究表明激素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来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雌激素、孕激素依赖的乳腺癌以及雄激素依赖的前列腺癌是最常见的两类激素依赖性肿瘤,两者在肿瘤转移及激素治疗抵抗的调控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共通性。因此,鉴定同时参与调控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的肿瘤转移和(或)治疗抵抗的相关基因并探究相应的分子机制对于这两种肿瘤的“异病同治”具有重要意义。Gab(growth factor receptor bi
胰腺癌新生血管同步辐射成像研究目的:探讨同步辐射技术在胰腺癌新生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通过瘤块种植建立BABL/c裸鼠Bx PC-3细胞株胰腺癌皮下瘤模型,并分别于瘤块种植后第10、15、20、25和30天经左颈总动脉注入纳米硫酸钡,进行同步辐射成像,物品和探测器的距离为10mm,探测器分辨率为9μm,成像能量为19 ke V。每个时间点采集6个样品图像,对所得图像进行断层重建和三维重
包含DEP结构域的雷帕霉素靶蛋白相互作用蛋白(DEPTOR)是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重要调控因子,mTOR则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激酶,其过度激活与多种人类癌症密切相关。然而,DEPTOR在垂体腺瘤中的作用还很不清楚。在此,我们发现DEPTOR在垂体腺瘤组织中表达下调,尤其是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耐药性泌乳素细胞腺瘤中进一步表达下调。相应地,DEPTOR的高表达有效抑制垂体瘤细胞系GH3和MMQ细胞的
动植物是由宿主和共生微生物构成的复杂生命系统,特别是动物胃肠道中栖息着丰富的微生物,它们与宿主间存在着复杂的共生、共代谢、共进化关系。近年来,随着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飞速发展,极大地拓宽和提升了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的目标、范围和能力,因此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肠道微生物研究成为热点。已有研究证明,肠道微生物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影响,并已经初步完成了对人类和部分模式动物和农业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基本认知,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