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众包的室内定位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ei88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基于WLAN的室内定位系统研究和实践中,指纹匹配算法因为其可以纯软件实现且能够有相对较高的精度,被大多数系统所采用,其中指纹采集工作不可避免的产生巨大的工作量和花费大量的时间。最近的研究表明众包模型的引入可以有效地解决指纹采集的问题。然而,随之而来引入了新的挑战。首先,关键问题之一为终端设备差异性问题,由于众包用户使用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进行指纹采集,这直接导致了指纹和指纹之间以及指纹和定位数据之间的差异性。其次,另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为基于众包的室内定位系统需要保证众包用户对指纹采集工作的积极性。因此,需要挖掘新的面向实际定位系统,且基于众包模型的自动构建指纹库技术,使得用户校正工作得到减少。对于终端设备差异性问题,由于指纹经由各种不同类型设备采集获取,确定有效的指纹数据并且在差异化设备之间建立可靠的定位系统是比较关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新型的系统级别的解决方案和算法用以克服终端差异性问题:1)提出了基于精确地RSSI相对关系(Re?ned Relative Relationship,RE3)指纹提取算法,以解决针对众包模式终端设备差异导致的指纹库混合问题;2)提出了基于动态时间规划的动态RSSI规划(Dynamic RSSI Wrapping,DRW)算法,以解决不同类型设备之间的RSSI序列变化速率不一致导致的不匹配问题;3)为了证明RE3算法与已有的定位算法的兼容性,本文将RE3算法与基于聚类分析的定位算法相结合构建了实际的面向差异化设备的室内定位系统。同时,基于最优传输距离模型,提出了适用于比较室内定位聚类结果的聚类比较算法。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解决终端差异性的系统解决方案使得众包模型不同类型设备之间的定位差异度最大被压缩至1.2m以下,对完全新增类型设备定位差异度也被压缩至1.4m以下,同时本文提出的算法保证了定位精度,平均误差被限制在2.5m以下。对于基于众包的室内定位系统指纹库自动构建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众包路径在服务器端提取指纹数据的新型方法。该方法不再局限于单条用户路径跟踪,而是通过不同众包用户在不同环境中行动产生的路径轨迹完成自动采集和构建指纹的功能。然而,在尽量减少众包用户的校正干预下,指纹精度会被降低。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众包路径的两种新型有机地标,即固定地标和隐性地标,用以纠正指纹采集误差。其中,结合具体的地理特征环境,室内环境中的走廊交叉点被定义为固定地标,同时众包路径的动态交叉点被定义为隐性地标。为了使得固定地标能够在覆盖范围内纠正众包路径误差,基于众包用户上传的训练数据集,固定地标和众包路径之间的短距离最优估计模型被训练解算得到。同时,基于模糊逻辑选举判决器的隐性地标被用于解算隐性地标。进一步地,隐性地标用以粒子滤波技术中用以对众包路径上的位置点进行整体误差纠正。本文基于智能移动终端构建了实际的自动指纹采集系统。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指纹库自动构建技术能够构建相对稳定的指纹数据库,指纹构建误差被限制在标准指纹一跳的相邻位置。
其他文献
光开关(Optical Switch,简称OSW)是光纤通信中的一种重要光无源器件。随着通信容量的飞速增长,具有高度生存性的智能光网络成为未来通信网的发展目标。实现智能光网络必须依赖
随着移动通信和Internet网络的迅速发展,许多对流量和迟延要求较高的移动分组数据业务不断涌现。为了加强对这些业务的支持能力,TD-SCDMA系统引入了HSDPA技术来保障更高的传
与静止图像相比,视频为活动图像(或运动图像)。实际上我们看到的视频信息是由许多单一的图像所组成的,每一幅图像称为一帧。视频的产生是每秒大于24帧的图像连续播放,根据人
蚁群算法是模仿自然界的蚂蚁行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随机搜索方法,它利用信息素作为媒介进行间接的信息传递,蚂蚁根据信息素的强度做出对较优解的判断选择。具有分布式并行计算
Ad Hoc网络是由一系列具有主机和路由器功能的节点组成的多跳、没有固定基站和控制中心的、可以快速临时自动组网的自治网络系统。它采用分布式管理方法,具有组网迅速、灵活
期刊
移动通信系统的干扰是影响无线网络的质量和传输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保证移动通信网能够有效地运转,使所有用户能够互不干扰地通信,必须进行干扰的评估与协调,这是无线通信
毫秒脉冲星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其自转频率的高精确性和高稳定性,可与原子钟媲美。虽然脉冲星辐射的脉冲功率极强,但地面射电天文站接收到的毫秒脉冲星脉冲到达时间的流密度仅
边缘检测是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和计算机视觉领域中最经典的研究内容之一,是图像分析的基础。目前在边缘检测领域已经提出了许多方法,但是至今提出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尚存在不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