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配破碎煤岩体压实特征及其再破碎机理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2122111121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矿开采过程中,采空区垮落带存在着大量的破碎煤岩,由于此类煤体与原岩体相比孔隙度高,渗透性强,承载力差,地质环境相对复杂,是影响采空区安全治理的重要因素。此外,针对采空区处理方法垮落法造成的地表沉陷与资源浪费等问题提出了充填开采绿色开采技术,而且在充填开采中,上覆岩层移动与地表沉降的控制效果取决于充填材料的压实特性。因此,通过科学的手段研究破碎煤岩的基本力学特征与压实特性,从而分析其再破碎特征与承压稳定性对上覆岩层移动的影响,从而为地表沉降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为研究破碎煤岩体的压实特性,通过子主设计的破碎煤岩压缩试验系统以分级加载的方式,对破碎煤岩体开展不同应力条件下破碎煤岩体的压实试验,通过分析不同轴向应力对破碎煤样压缩模量的影响,得到一定应力条件下破碎煤岩体的压实规律,从而获得破碎煤岩体的压实特性。并通过对应力σl作用下破碎样的割线模量与温度的关系进行拟合,得到了压实破碎煤体的本构关系。并将试验数据代入本构关系式中,验证了其准确性与合理性。根据破碎煤岩体压实试验研究结果,对破碎煤岩体的压实过程进行划分,并研究了不同Talbol幂指数n承压破碎煤岩体的压缩模量的变化规律,结合粒度分形理论与散体力学进行级配煤岩体分形特征与稳定性分析。根据破碎煤岩体承压过程中的受力特征将其压实过程分为塑性失稳阶段、应力恢复阶段与类原岩应力阶段三个阶段。应力恢复阶段破碎煤岩体的变形有位移重组与破碎重组两种方式,加载前期变形以位移重组为主,当密实度达到一定程度,破碎煤体应变为时,变形主要以破碎重组为主,整个压实变形的过程中颗粒位移重引起的变形大于颗粒破碎填充引起的变形。为研究破碎煤岩体载破碎特征,以连续级配破碎煤岩体为试验对象,用自上设计的破碎煤岩体分形试验系统,设计并展开连续级配破碎煤岩体的分形试验,通过分析不同级配结构和不同应力对粒度分形维数的影响,得到级配结构对破碎煤岩体再破碎规律的影响,最终得到以下结论:随着应力的增加,不同级配的混合破碎煤岩体在同一粒径区间内颗粒质量差距逐渐减小,16MPa的轴向应力作用后,不同级配的煤样的粒度分布更为相近;任意级配结构的承压混合破碎煤岩体在一定的轴向应力作用后,其粒度分布将趋于相近,即其级配结构将趋于同一种稳定的结构,这种结构孔隙度更小,承载能力更强,密实度更高,更不容易发生压缩变形与再破碎,该发现可以为预防地表沉降提供重要理论依据。结合粒度分形理论展开对承压破碎煤岩体压实再破碎机制的研究,分析煤岩颗粒再破碎的特点,并得到破碎煤岩颗粒细观破碎与宏观压实变形的关系,然后通过对煤岩颗粒承压后的分布系数和颗粒破碎差值与颗粒破碎权值一步分析得到承压煤岩体在破碎后的颗粒分布机制,最后推导出承压破碎煤岩体颗粒再破碎状态演化规律:可将级配破碎煤岩颗粒视为相互独立的若干单一粒径区间的组合,其破碎状态下的颗粒级配可通过本文提出的装配矩阵利用单一粒径区间在破碎状态下的颗粒级配演化函数得到。
其他文献
建筑发生火灾后,烟气对人的危害是最主要也是最致命的影响因素。传统的大跨度仓库火灾研究更多的是从知识理论层面的火灾预防,以及在类似建筑火灾中扑救经验的总结,研究缺乏系统性,结论缺少有力论据的支撑。本文选取了辖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陕西统一企业有限公司,针对大跨度仓库火灾的烟气蔓延,运用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运用FDS火灾模拟软件对统一公司大跨度仓库进行火灾模拟,对于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两种不
落叶松作为我国主要的人工林树种,对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及增加林业主副产品等均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来,因落叶松人工林面积逐年增加,空间分布尚不明确,大面积种植造成树种单一、抵抗环境变化能力弱和病虫害等问题严重。因此,如何快速获得落叶松人工林的空间位置分布成为落叶松人工林栽培研究的热点问题。伴随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遥感数据快速、准确获取落叶松人工林空间分布,对落叶松人工林的培育、合理利用和规划管
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与决策的需求,以红枣为研究对象,构建示范应用信息服务体系。昆玉市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区,该地区果园种植面积广阔,地处偏远,人口稀少,采用传统人工方式进行果园管理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果园数据获取的实时性也很难保证。本文旨在将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高新技术应用至昆玉市地区的果园监测,促进当地果园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慧化发展。其赋能数字化、网络化和智
森林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不仅关系着地方经济发展,还关系着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等重大问题。森林资源监管系统建设是对森林资源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措施,更是推动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监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虽然己取得一定成果,但在森林资源监测手段创新和系统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随着无人机技术、WebGIS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加强对森林资源有效监管,提高森林资
随着井下煤层开采深度的逐渐增大,瓦斯涌出现象愈发增多,有效地治理采空区瓦斯涌出成为矿井工作面安全回采的首要任务。采用理论研究、实验分析及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揭示黄陵二号煤矿205工作面2号煤层厚度与顶底板油型气分布,研究工作面瓦斯涌出来源及涌出量构成,提出在综合考虑采动影响对顶底板破坏影响和围岩含气储层分布的围岩定向长钻孔布设层位优选及钻孔布置方法。设计顶、底板定向钻孔2级和3级套管孔身结构,确定
瓦斯事故是影响煤炭安全开采的主要灾害之一。低渗透性煤层瓦斯抽采难度大、效率低,一般采用CO2驱替煤层瓦斯技术进行治理。然而,在CO2驱替煤层瓦斯过程中,CO2的扩散规律将会显著影响瓦斯驱替量以及抽采效率。鉴于此,本文利用理论分析、物理实验、分子模拟等手段。开展了煤的压汞实验、煤吸附CO2实验,主要研究了压力和温度对CO2在煤体内扩散规律的影响;结合分子模拟,对物理模拟实验得到的扩散规律进行验证。取
采煤机作为综采三机之一,是一种集机械、电气和液压为一体的大型复杂机器。实现采煤机状态的及时监测和预警,不仅能有效提高采煤机的检修效率和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以陕煤集团某矿综采工作面MG400/930-WD电牵引采煤机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采煤机状态的预测和预警。首先基于采煤机基本结构和原理,对采煤机常见故障进行分析,从截割部、牵引部、电气控制部
瓦斯作为威胁工作人员健康,影响安全生产的第一杀手,严重制约煤矿安全生产和妨碍绿色安全开采推行。因此开展工作面瓦斯赋存规律研究,统计瓦斯涌出来源及涌出量,总结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对工作面瓦斯的治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山西某矿1232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该大采高超长工作面的瓦斯赋存规律、瓦斯涌出来源及瓦斯涌出量进行分析,结合因子分析法、BP神经网络及卡尔曼滤波对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进行预测,并得到如
大采高综采技术在榆神矿区迅速普及,但是由于地质条件、通风方式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许多采煤工作面出现低氧现象,工作面大型采煤设备改变了巷道空间形状,使风流分布发生了改变,从而影响到工作面低氧分布及人员安全。本文主要采用现场实测、理论数据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手段相结合,研究工作面呼吸带、液压支架人行道处及回风隅角附近的低氧气体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据此确定低氧防治重点区域及优化措施,为防治低氧危害提供理论
近四十年来,变点问题在统计学领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若忽略结构变点的影响,则会导致不准确的预测和错误的统计分析,故在建立模型之前有效地检验结构变点就显得尤为必要。研究发现:一方面许多金融时序数据不是简单的服从某个独立的分布,序列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相依性;另一方面均值作为金融数据的重要数值特征,能很好地刻画时间序列的水平变化。因此,本文围绕相依序列均值变点检验问题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如下:相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