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法基本原则研究

被引量 : 25次 | 上传用户:wangxinyi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目的,是阐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财政法应当确立的基本原则,并由此出发为我国财政法制的完备提出对策建议。全文共分八章,第一、二两章是关于财政法基本原则基础性问题和一般问题的探讨,第三至第七章具体研究了财政民主原则、财政法治原则、财政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财政公平原则和财政效率原则;第八章作为全文的结论,探讨了财政法各项原则之间的关系及其适用。第一章导言部分首先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基本框架,详尽地分析和界定了作为研究基础的财政概念,并简略地将其归结为政府的收支活动;然后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选题的意义,指出财政法基本原则问题的研究,是为了回答财政实践提出的严峻挑战,回应财政学界对财政法学研究的强烈呼唤,同时也是完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法律体系的基础工程,更是经济法、尤其是财政法学科建设的当务之急。财政实践中出现的三乱现象屡禁不止,腐败大要案时有所见,重复建设和国有资产流失,都与财政法制不完备有关,而财政法基本原则问题的研究,正是为了使财政法制的完备有统一的指导原则和价值目标,从而使政府的收支活动得到更好地法律规范。本章最后在文献综述部分对学界关于财政法调整对象、内容体系、地位和基本原则等问题的不同见解作了分析评价,通过大量引证后得出结论,指出我国法学界对财政法基本原则问题的研究,不仅起步晚、投入少,缺乏共识,而且带有明显的历史印记,已不能适应我国当前财政法制建设的需要。这就说明,财政法基本原则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第二章是对财政法基本原则共性问题的一般分析。作者首先把财政法基本原则界定为由立法确定、在财政法体系中处于指导和核心地位、对政府各项收支活动具有一般指导意义和普遍约束力的稳定的基础性法律规范,并具体说明了这一概念所揭示的财政法基本原则的五个特征,即法定性、根本性、稳定性、普遍适用性和一般规范性;尤其在财政法基本原则作为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及其法律约束力方面,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次,本章提出并具体说明了确立我国财政法基本原则的逻辑基础、法律根据和客观依据,并据此提出了我国财政法应当确立的五项基本原则,同时还对文献中关于财政法基本原则的各种不同认识做了归类分析。尤其是对财政平衡是否可以作为财政法基本原则的问题,作者通过历史考察、赤字计算口径和现行法律规定的要求等三方面的具体分析,作出了否定的回答。最后,本章还就财政法基本原则对立法、执法和司法等的指导功能作了系统的阐述,在部门法基本原则的立法漏洞补充功能问题上陈述了作者自己的看法。结束了共性问题的一般分析之后,第三章开始了财政民主原则的专门研究。作者首先概述了财政民主原则的历史发展及其重要意义,并从我国当前国家性质、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在我国确立财政民主原则的客观根据;然后着重论述了财政民主原则的基本要求,即财政决策的民主性、财政事务的公开性和财政监督的有效性,还对这些要求的相互关系和具体涵义作了详尽的说明。作者认为,在今天的我国,由于社会经济情况的变化,财政方面“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单纯的“用之于民”并不能保证财政的民主性质,财政事务由人民通过法定程序决策才是财政民主最根本的标志;而财政事务的充分公开是财政民主决策的条件,有效的财政监督则是财政民主决策得以实现的保障。本章最后还论证了确立财政民主原则在我国对治理三乱和腐败现象以及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等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并强调了该原则在财政法基本原则体系中的核心和基础地位。第四章在界定了财政法治的概念并说明其与依法治国的内在联系之后,将财政法治原则的基本内容概括为财政职权法定、收支程序法定、收支主体法定、收支形式法定和财政责任法定等五个方面的要求,并对每个方面分别做了具体分析;其中在分析财政主体法定这一要求时,作者对法院和检察院系统现行的财政管理模式提出了比较具体的改进建议。然后,本章还依次探讨了财政法治与党的领导、与财政政策以及与运动式财政管理的关系,认为党的领导是实现财政法治的政治保证,但财政是国家的职能,党对财政工作的领导应当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实现;财政政策不能成为制定财政法原则的依据,相反地,财政政策的运用应在宪法和法律的制度框架内进行;财政工作的运动式管理如各种大检查等,利少弊多,因此应当转移到法制化和正规化的轨道上来。第五章对财政体制中集权与分权的问题进行研究,在说明了财政体制概念的基础上,首先论证了在我国当前条件下,实行一定程度的中央财政集权,对维护国家统一、实现民族团结、协调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实现社会公平,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从国内外财政学的理论研究成果、中国财政体制几十年来演变的轨迹以及外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和作法来看,也应同时保持一定的地方财政分权,以便确保人民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民主选择得以更便捷地反映和更有效率地实现。文章讨论了我国中央与地方之间事权和财权划分的基本依据、主要标准和法律形式,并就体制整合过程中的预算管理、转移支付和地方征税权等具体问题陈述了作者的看法。第六章研究财政公平原则,首先指出财政公平是指财政分配符合一国绝大多数人的正义观念,是财政平等对待和差别待遇的有机结合。我国经济以公有制为主导和国家的人民民主性质,以及宪法的原则和规定,是财政公平原则的客观依据;实现财政公平,对政治和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乃至财政民主的真正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财政公平包括财政征收方面税收的公平、收费的公平以及发行国债而产生的代际公平问题;财政支出方面则涉及支出范围和支出标准的统一以及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备等。文章结合我国现实中因财政差别待遇而引起的种种不公平问题,对如何从法律上保障财政征收和财政支出方面公平的实现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第七章对财政效率原则的研究从对财政效率概念的分析入手,首先探讨提高财政行政效率的法律保障措施,论证了财政尤其是税务机构精简、财税部门支出的控制、财政行政程序和方式的简化以及财政效率评估和预算管理办法的改进等,对提高财政行政效率的意义。其次,在财政经济效率方面,作者分别就财政征收的经济效率和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率及其法律控制机制的完备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作者引入经济活动成本和利益外溢的概念,探讨了财政收支活动后果外溢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应当把财政收支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并建立相应的法律控制机制;同时,作者还分析了财政公平与财政效率的关系问题,认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时空限制;市场的初次分配以效率为优先目标,而财政作为二次分配,在当前我国地区之间和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拉大、实现共同富裕成为主要矛盾方面的情况下,应以公平为优先目标。第八章作为全文的结论,首先概述了财政法各项基本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财政民主原则规定了财政关系法律调整的基本目标,财政法治原则规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和基本保障,财政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是财政民主在我国情况下得以实现的具体形式,财政公平和财政效率则是以法律规范财政分配关系的实体要求,也是从实体上保证财政民主真正得以实现的基础。因此,财政法的各项基本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有机整体,是一个统一的价值目标体系。最后,关于财政法基本原则的适用,作者指出,完备财政立法是确立财政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严格财政执法是实现财政法基本原则的关键,完备财政司法是这方面的重要改革措施,加强财政监督则是实现财政法基本原则的重要保障;基于此,作者对修改《宪法》和《预算法》,制定《财政基本法》,建立财政法庭和完备财政监督制度等,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
其他文献
苏轼书法美学涉及到“有法”与“无法”、“有我”与“无我”的辩证关系,具体展开为书艺修习中由“有法/无我”经“无法/有我”而至“无法之法/无我之我”的过程。“有”与“
启门图像自汉代开始较为流行,至唐宋时期都有延续,从对其各种载体的功能分析来看,启门图属于丧葬艺术范畴,是解读中国古代丧葬艺术及观念演变的一个重要线索。本文将宋代铜镜
目的:建立南葶苈子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以5%三氯化铝甲醇溶液为显色剂,在波长413nm处对样品中的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总
景观设计师作为新的职业名称在西方得到社会公认,不过一百多年的时间,但是百年之内,城市景观却得到了全新的改观。尤其是城市历史上的出于不同目的和功用而建构的公共空间在
以壳聚糖和淀粉为主要成膜材料,通过向其中添加乳酸链球菌素(Nisin)制备可食性抗菌薄膜,并对膜的结构和抗菌性能进行了评价。载Nisin的壳聚糖淀粉复合膜表面及截面的扫描电镜
应用井孔-裂隙、微裂隙(孔隙)水流交换产生的潮汐水位-固体潮的位相差和振幅变化理论,结合井水位变化,分析小江断裂带中段和南段的形变特征。裂隙承压含水层条件下,地震波和构造应
目的评价加味六君子汤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方法选取108例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4例用加味六君子汤治疗,对照组54例用罗红霉素加复方甘草片治疗,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
基于帧间差分变化检测,运用多尺度形态梯度算子进行边缘检测,提出并实现了一种运动目标检测新方法.这种检测方法算法简单、运算量小,而且只使用了头两帧的信息,适合于实时应
<正>继4月28日~29日南京万驰国际赛车场和5月20日~21日广东肇庆国际赛车场的两站活动后,11月4日~6日在北京金港国际赛车场,今年第三站一汽丰田"REIZ锐志驾趣学院"再度火爆开
期刊
从炮制沿革、炮制工艺、炮制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等方面,对近年来附子的炮制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认为附子的炮制尚需进一步规范,亟需结合药效、毒理研究建立附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