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DG PET/CT与C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来源 :第一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i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PET/CT(Dual-modality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andComputedTomography)与CT(ComputedTomography)在NSCLC(Non-Small-CellLungCancer)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评价PET/CT在诊断NSCLC及其转移灶的临床价值。 [材料和方法] 2003年-2005年间,经手术、肿物穿刺、支气管镜活检、胸腔镜病理检查证实56例NSCLC患者。56例患者均行PET/CT检查。入选病例中不包括肺转移瘤、肺癌放化疗后及术后患者。行PET/CT检查前除接受常规胸部CT检查、必要时行头部及上腹部CT、病变局部增强CT及薄层高分辨CT扫描。经组织学或随访证实NSCLC56例(腺癌15例、鳞癌28例、腺鳞癌5例、大细胞癌8例)。共A、B两个诊断组,每组由2名PET/CT中心医生构成。NSCLC的原发病灶和部分转移病灶依靠开胸手术、CT引导下穿刺或支气管镜活检等手段病理资料证实;部分原发灶和大部分转移病灶依靠影像学和(或)临床随访以及胸水细胞学检查结果证实。A组在PET/CT工作站单独调出本组患者的CT图像并结合2周内CT检查资料,进行判读阅片,作出定性诊断,如考虑为恶性病变,记录转移病灶的部位和数目;B组分析同一患者的PET/CT检查得到的18F-FDGPET/CT同机融合图像,进行判读阅片,作出定性诊断,如考虑为恶性病变,记录转移病灶的部位和数目。对PET/CT及CT的肺部原发灶灵敏度、转移灶灵敏度的比较用McNemar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经SPSS13.0统计软件包实现。 [结果] 56例肺癌患者,原发病灶的评价中,A组根据病变CT征象正确诊断46例NSCLC,10例假阴性,CT灵敏度82.1%;B组根据病变PET/CT征象准确诊断54例NSCLC,2例假阴性,PET/CT灵敏度96.4%;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08)。56例NSCLC中有46例发现肺内转移,共发现112个病灶,PET/CT检出112个,CT检出95个;42例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共86个病灶,PET/CT检出86个,CT检出70个;36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8例双侧转移,18例单侧转移,PET/CT检出54个,CT检出40个;腹膜后转移8例,PET/CT及CT均检出8处病灶;36例骨转移,共发现112个病灶,PET/CT检出112个,CT检出90个;18例胸膜转移,PET/CT检出18个,CT检出8个;脑转移8例及肝转移8例PET/CT及CT均检出;10例肾上腺区转移,PET/CT检出10个,CT检出8个。PET/CT及CT对转移病灶鉴别灵敏度,PET/CT灵敏度100%,CT灵敏度80.5%,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01)。PET/CT在检出肺原发灶、肺内转移、纵隔淋巴结转移、胸膜转移及骨转移方面比CT显像有优势。 [结论]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癌症的首位。肺癌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过去影像学检查有局限性,而PET/CT的出现,实现了分子影像与解剖影像的同机融合,双方信息互补,提高了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并缩短了PET检查时间,明显提高了NSCLC诊断的准确性,对临床治疗决策制定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结果显示,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及其转移灶的检出灵敏度上优于CT显像。PET/CT一次显像即可完成NSCLC的诊断工作,是NSCLC术前诊断和分期的一个有效的检查手段,随着PET/CT的不断普及,其有望成为肺癌无创诊断的新标准,其临床应用前景相当广阔。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对nm23-H和PCNA在喉鳞状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文章选择喉鳞癌标本50例,喉癌旁黏膜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nm23-H1和PCNA的表达,分析了PCNA和nm23-H1的表达与喉鳞癌的病理分化程度、TNM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研究表明:nm23-H1蛋白和PCNA阳性表达强度可作为判断喉鳞癌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指标,nm23-H1低表达和PC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