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负磁泳机制的微米与亚微米颗粒分离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ong_hong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小生物颗粒如循环肿瘤细胞、外泌体等在癌症诊断和病理评估等方面中展现出巨大潜力。这些微小生物颗粒在样品中含量极少且尺寸高度分散,很难满足检测浓度要求,制约着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检测应用的发展。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的微流控芯片技术为微小颗粒分离提供了机遇。由于无热产生、非接触、易操作等优点,基于负磁泳机制的颗粒操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现有研究普遍关注微米尺度颗粒,亚微米尺度颗粒的操控技术仍未成熟。基于此,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基于流体力学原理和负磁泳机制的微流控芯片,实现微米和亚微米颗粒分离,并结合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探究影响颗粒分离效率的因素和规律,主要包括:(1)根据磁流体流动控制方程和矩形永磁体的磁场分布特性等基础理论,设计基于鞘流和负磁泳机制的微流控芯片。(2)建立二维仿真模型,对磁场、流场和粒子轨迹进行准确计算,探究永磁体对数、磁体与通道距离、入口流速比、入口流速对分离效率的影响规律,并量化微通道中的颗粒受力、速度及迁移位置。调节相关参数,进一步实现微米与亚微米颗粒、亚微米与亚微米颗粒的有效分离。(3)进行微流控芯片实验,实现3μm颗粒与0.8μm颗粒的成功分离,验证颗粒分离的规律。分析实验中的问题,提出本论文设计的进一步优化方案。综上所述,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分离亚微米和微米颗粒的微流控芯片,通过数值仿真和荧光颗粒实验对本芯片设计进行了验证,实现了微米与亚微米颗粒的有效分离,明确了颗粒分离效率的影响因素和规律。本文工作可为基于负磁泳机制的生物颗粒分离装置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杨哲在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所采用的赛前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等组织与控制,赛前训练周期节奏的安排,赛前训练负荷强度的变化,赛前身体机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更加舒适、安全、便利的家居生活,智能家用电器开始越来越受欢迎。而大量传统老旧家电仍然还是手动开关控制,且不具备用电信息计量和断
在激烈竞争的社会大环境下,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企业能否获利的关键。员工的主动离职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资金投入,致使企业在竞争中丧失有利地位,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对员工离职行为的研究意义重大。工作压力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前因变量,在以往的研究多注重工作压力的消极作用,但有研究显示,组织中的某些压力对个体的工作行为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增强员工的工作投入,提高完成组织任务的动力,称为挑战性压力;而有些压力
“暴力”多年来一直是学术界重点的研究对象,也是新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齐泽克关注和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他反对将目光局限在非理性的“主观暴力”的社会现象上,以及单纯的谴
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青少年时期,他是在晚清封建社会中度过的,深受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熏陶。所以,在其思想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
2020年,我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2万亿元,传感器产业将从中直接受益,预计2020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680亿元。据预测,在物联网市场规模大幅增长的动力之下,未来
近年来,得益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推广,目标检测领域得到了大力发展。行人检测技术一直是目标检测领域研究与应用的热点,例如无人驾驶、智能交通、智能视频监控等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行人检测。其中智能监控系统在现代生活中更是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所研究的行人检测方法主要的应用环境是针对监控下的场景,是智能监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监控视频中出现的行人进行实时检测,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论文首先介绍了
单个光子是光的最小基本单位,实现单个光子的探测是探测技术领域最重要突破之一。目前,单光子探测技术已经在荧光光谱学、核侦查和量子通信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其中,超导纳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是旨在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实现实时、高效、准确的综合交通运输及管理系统。其中一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经典诠释史中,郭象的《庄子注》展现出不同于前人的诠释理念。一方面,郭象注重革新两汉以来的经学传统,启用了“寄言出意”的创造性经典诠释方法;另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