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文论与书论比较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reef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慎作为明朝三大才子之首,不仅是明代中叶文学界的一颗璀璨巨星,还是一位在书法上颇有造诣的大家。当今学界对杨慎文学作品的研究可谓是汗牛充栋,然而鲜有研究者对杨慎的文论与书论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比较研究。在对杨慎文论和书论形成的思想背景进行总体把握之后,笔者将从主体论、发展论、风格论的角度,具体分析杨慎文论与书论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第一部分总述杨慎文论与书论的整体特征,并分别从明朝前中期的哲学思想、文艺思潮以及杨慎的个人经历和家学渊源的角度,概述杨慎文论和书论形成及变化的原因,旨在对杨慎文论与书论进行总体把握。  第二部分论述主体论视域下杨慎文论与书论的异同,从主体创作过程中“情”与“学”这两个方面的展开比较。杨慎的文论与书论都以主情论为中心,只是二者关于情的定义和表现手法有所不同:文论的“情”是“情境、情感”,为即兴之情,书论的“情”是“性情”,为内在修养;在文学上他偏重含蓄之美,而书法偏重直观之美。在文论中,他主张博学,具体表现就是要字有所出;在书论上,杨慎强调以“笔法”为核心的苦学。  第三部分论述发展论视域下杨慎文论与书论的异同,包括文论与书论中对“祖述”名家和“魏晋风韵”态度的异同。杨慎在文论和书论中都力主师古,强调法度。两者最大的不同则是创新的问题。在文论中,杨慎坚持“脱胎换骨”之说。不同于文论中的创新,在书论中,杨慎表现出明显的保守倾向。相应的,在对“魏晋风韵”的态度上,杨慎指出文论讲究通变之理,学魏晋文风之余,应大胆创新,而在书论中,杨慎却是极力鼓吹魏晋书风,抵制创新,态度趋于保守。  第四部分论述风格论视域下杨慎文论与书论的异同,包括文论与书论中关于“风格多样”与“风格品鉴”等问题上的论点异同。杨慎在文论与书论中都崇尚“艳”却又差异明显。杨慎主张文学风格应该绮艳,同时他又强调流丽而不浊滞。在书法风格上他倡导“丰艳”的基础之上要不失“风韵和态度”。
其他文献
研究高职院校基于云技术支持的智慧校园,分析云技术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优势,并给指出突出若干优势的发展途径:大数据化的数据形态;集成化的管理决策;场景化的应用服务;个性化
本文以贾平凹的小说《废都》《高兴》为中心,研究贾平凹小说对明清白话小说的继承与超越关系。这项研究是众多贾平凹研究资料中的重要一维,将贾平凹小说中明清白话小说的遗风进
《尔雅》是中国第一部词典,是中国词典史上的开山之作。正因为《尔雅》在词典史、训诂学史上的巨大贡献,後人模仿《尔雅》内容体例,写作了一系列以“雅”为书名的着作,使专门研究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根据保山学院学生助困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图、用例图的分析,本文将主要对系统的数据需求进行分析,可以依据和参考用例中的系统需要什么类型的数据展开分析,将系统结构中的所
蔡测海的小说充满着乡土气息,极具地域特色又不失时代潮流。以诗性画卷诗意地书写,反映故乡的生活变迁和精神风貌;以神性地幻化叙事,含魅诠释着湘西世界的深沉与美感。  本
李长之身经中国社会大动荡、命途多舛而对学术矢志不渝,他用一生坚持和诠释了自己提出的贵在求真、为批评而批评的不妥协之纯粹精神,其“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
翻转课堂理念提出后,各学科教学中都开始积极的运用该理念进行教学并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美术教学也在应用该理念,来不断提升教学成效,广大初中美术老师要努力尝试新的
本论文以辽宁女作家皮皮的小说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现当代文学理论,对皮皮的作品进行归纳式梳理,论文分别由女人、男人、孩童三个不同的人类生存模式来展述皮皮的价值体
在真空环境下采用Ni-Si-B中间层,扩散钎焊DZ38G高温合金,扩散连接温度为1050℃,扩散连接时间为30~70 min,焊后均质化保温温度为1050℃,保温时间为300 min。研究了接头的微观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