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异逻辑观念下的逻辑思想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lu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西逻辑的比较研究开始于西方逻辑的传入,而“中国古代有无逻辑”的争论也随之开始。二者可谓是相伴而生,相伴而长。在后者几乎一个世纪从未间断的论争中,问题发展为“中国先秦时期有没有逻辑,如果有逻辑,是否是西方式的形式逻辑?”与它相伴的中西逻辑的比较研究则对这个问题作出了两种回答,即中西逻辑比较研究的两种学术取向:求同与求异。“求同"认为中西逻辑二者基本为一,即中国先秦时代的逻辑为西式的形式逻辑。“取异”则认为中国古代的逻辑思想不等同于西方的形式逻辑。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观点则是否定中国古代逻辑的存在性,认为其没有形式逻辑也就没有逻辑。在对这三种不同观点的争论进行深入分析后,笔者认为分歧的最终原因在于三方秉承着两种不同的逻辑观念。因此,笔者试图从逻辑观念的差异性出发消解这种争论,并在这基础之上对中西逻辑思想的差异进行分析。这对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逻辑思想,准确理解和把握逻辑科学的研究对象与发展规律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逻辑观念入手,对其差异性造成中西逻辑思想形成与发展的不同作重点分析,结合前人的比较研究成果,运用文化分析、历史分析及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西方逻辑思想的差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对中西方逻辑思想的产生背景进行分析时,笔者侧重于文化分析。中国先秦时期与西方古希腊时代有着截然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并由此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社会组织模式,这为二者形成迥异的逻辑观念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中国先秦时期重视伦理与政治的现实诉求、强调感性实践与感觉经验的哲学思维与轻视语言结构、重视整体表意性的语言特征为形成中国传统的整体性逻辑观念奠定了文化基础。相对的西方分析性的逻辑观念则建立在古希腊以本体论为探讨核心、强调理性分析、轻视感性经验的哲学思维和重视语言作用、强调严格的语法规则和完整的语法结构的语言背景的基础之上。因此,中西方自然环境与社会组织模式、哲学思维和语言等文化背景所存在着的诸多地域性差异使得中西方形成了整体性与分析性两种迥异的逻辑观念。正因为这两种逻辑观念的差异,使得以思维方式及其规律为对象进行研究的逻辑思想表现出了重内容、轻形式、与哲学思想紧密融合和重形式、轻内容、自成体系、独立发展两种截然不同的特征。在具体内容中,也由于逻辑观念的差异,使中西逻辑思想的名与概念、辞与命题、说与推理表现出了迥然不同的特色与呈现方式。同样是因为逻辑观念的不同,使中西方逻辑思想各自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国逻辑思想的发展日益维艰、最终停滞不前:西方逻辑思想则是薪火相继、蓬勃发展。在对中西方逻辑思想的发展作一番历史考察之后,笔者认为,只有对中国传统的逻辑观念做彻底的转变,将整体性建立在分析性的基础之上,发展出一种更科学,更全面的“现代整体性逻辑观念”,方能将中国古代的逻辑思想获得如同西方逻辑思想那般旺盛的生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其他文献
在 2 0世纪 40年代 ,丁玲的创作发生了艰难的转向 ,她在延安时期的短篇小说《夜》是较为典型的一篇。本文通过对《夜》中主角何华明及作家本人的详尽心理解析 ,试图寻找丁玲
西藏旅游人力资源发展的质与量供求矛盾突出,包括:从业人员总量不足以及导游队伍缺口很大;文化状况不佳;民族结构不合理;技术职称结构与继续教育状况不佳;政企管理人员和企业
刚刚进入2015年,新闻界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阿里巴巴"PK"国家工商总局!一个企业敢于叫板国家工商总局,开启中国企业界的"先河",这是怎么一回事?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假货问题"
<正>在德国被动房使用中家庭污水处理通过再生生物学和移动生物膜生物学的处理结合来改善净化性能。家庭型污水处理设备的净化性能还未与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相一致。
会议
近年来,外交部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如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没有改变,外交人员处在对外第一线,面对着更加直接的冲击,目前我部35岁以下干部在全
卡明斯诗歌中的非常规因素具有巨大的表意功能,是对传统诗歌的创作题材和表现手段的大胆冲击与革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不遗余力,挖掘汉字的潜在表意方法,发挥汉字的象形优
越南汉诗是越南汉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越南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显著的地位。越南汉诗在越南国土上得到了系统、全面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诗人和难以数计的诗篇,取得了卓越的
贯彻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高校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服务为本,促使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全面发展;结合实际,新报高校要以教
每个时代都有纠缠自身灵魂的基本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虚无主义已经成为人类自身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然而,虚无主义并非仅仅是当前之物或当代之物,它早就从我们背后走
新一轮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唤醒了人们的“课程资源意识”,赋予了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前所未有的丰富内涵,也确立了其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开发和整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