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纳普“意义公设”概念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Bird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道夫·卡尔纳普被公认为“逻辑实证主义”运动的主要哲学发言人,也是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维也纳学派”的主要哲学家。他对科学哲学、语言哲学、概率论、归纳逻辑、模态逻辑都有重要贡献。他认为形而上学是无意义的,因为形而上学的陈述不能被经验证实或证伪。他断言,许多哲学问题确实是伪问题,是语言误用的结果。当我们关注不同语言框架之间的选择时,一些哲学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因此,语言的逻辑分析成为解决哲学问题的重要手段。由于日常语言是不明确的,因此卡尔纳普主张用人工语言来研究哲学问题,这种语言是以逻辑和数学规则为基础,他在这种语言系统内研究了陈述的意义、对概率的不同解释以及区分了分析和综合、先验和后验、必然和偶然陈述之间的不同。对于逻辑实证主义者来说,所有的陈述都可以分为两类: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不存在康德认为的先验综合命题。卡尔纳普哲学工作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他试图对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之间的区分并给出一个精确的定义。在语言的逻辑句法阶段,卡尔纳普研究了一种表达经典数学和科学理论的正式语言。当他了解到哥德尔1931年发表的关于数学的不完全性定理的文章时,他意识到尽管数学定理是逻辑后承,但有些陈述不能通过数学公理来证明。然而这时他还没有了解到塔斯基在1933年发表关于语义学的论文。塔斯基在论文中将逻辑后承看作是一个语义概念,并通过模型理论来进行定义。在塔斯基的影响下,卡尔纳普认识到了分析性概念的语义学性质,发现了语义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价值,于是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语义学系统。但在这之前他保留了关于语义学的分析性概念:当且仅当句子在逻辑上为真时,该句子才是分析的;当且仅当句子是逻辑无效的时,该句子成为矛盾式;在任何其他情况下,该句子称之为综合的。之后在《意义与必然性》中,卡尔纳普通过语言系统内的语义规则确定句子L-真的条件,然后通过状态描述为L-真或者分析的给出一个正式的定义。1951年,奎因发表了《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他对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之间的区别提出了争议。面对奎因对于分析性定义的责难,卡尔纳普在这个问题上部分改变了他的观点。他对奎因的第一个回应来自“意义公设”(Meaning Postulates)(1952)。卡尔纳普认为陈述的分析性是可以从“意义公设”这样的公理中得出的,这些公理定义了非逻辑语词的内涵。随后“意义公设”对于后来的哲学家如克里普克、刘易斯、蒙塔古等人的内涵语义学思想的产生了影响,“意义公设”与可能语义学中的可及关系一样都起到了规范和约束的作用,但两者之间也有着巨大的差别。在蒙塔古之前,卡尔纳普所提出“意义公设”对自然语言分析是不可应用的。蒙塔古建立的PTQ语言系统中,他将意义公设应用到内涵逻辑中,对自然语言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其他文献
若使用农药方法不当,技术要求控制不严,不但不能达到杀虫、防病、除草、调节作物生长的效果,还能引起被施药的农作物或种子发生不正常的生长发育及生理症状、质量下降等。通过剖
2004~2006年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高效农业,通过多种模式间套种技术的试验示范,探索出适宜东海县推广的高效农业栽培模式,即草莓-糯玉米-芹菜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技术。
同一种语言,作为母语和作为第二语言(或者外语)来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在研究母语时,人的语言本能往往掩盖了很多语言事实,以致所认识到的“特点”未必真的是特点。对此,就连
从12岁时起,每年我生日那天,都会有一枝洁白的栀子花送到我在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家里。上面既没有卡片,也没有留言条。打电话问卖花的人也总毫无结果,因为买花人是用现金付帐的。
磷酸钴锂具有和磷酸铁锂类似的橄榄石结构,而且其具有4.8V的高电压放电平台,和磷酸铁锂相近的理论比容量,这就意味磷酸钴锂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其有望成为未来的高电压,高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嵌入式系统几乎应用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法,如家用电子产品、通信、汽车和航空电子设备等。从这些应用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嵌入式系统发展的新趋势:第一,功能多样化;第二,低功耗和高性能;第三,自适应性。为了满足上述的需求,传统的单核处理器由于受到功率密度的限制,通过提高处理器的时钟频率已经很难满足这些需求,异构多核处理器(Heterogeneous Multi-Processe
多语制(multilingualism)和翻译,虽然都是很普遍的跨文化现象,但通常人们并不把二者联系在一起。多语制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共存于特定的社会、文本或个体中,而翻译则是指用
【问】[518]between与among这两个单词有什么区别呢?【答】其区别如下:一、between+两个或两个以上单数名词。如:1.I was sitting between a Nigerian student and a Chinese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