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视野下的伦理与道德——鲍曼后现代伦理学论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mwjm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现代伦理学是鲍曼在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框架下所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他从后现代性视角出发,追溯了现代伦理的形成历史及其理论支撑;并以大屠杀事件为特例展现了现代伦理的内在矛盾及其可怕后果;通过对现代理性主义和普遍丰义的批判,鲍曼揭示了现代伦理困境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必然性。随着后现代非理性主义和多元主义的盛行,伦理学发生了由现代的他律伦理向个体道德的转向。这种转向既表现为后现代伦理的危机,也昭示着道德涵义的真正回归——道德不是靠他律的伦理规则实现的,而是在人们以“面孔”相遇的原初场景中对“他者”担负的责任。因此后现代既是道德毁灭的时代,又是它新生的契机。 本文是把伦理学作为鲍曼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框架下的一个特殊叙事来研究的,强调了鲍曼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理论在其伦理学中的应用,并将其作为伦理学研究的背景和理论依据。具体来说,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言。 第二部分为现代性的缺憾及伦理的困境。文章首先通过对鲍曼后现代视野下的现代性及现代社会的分析,揭示了现代性内在的缺憾,即普遍理性的结果是对社会与自然的专制控制,致使个体丧失了自由自主的能力。然后在此背景下,大屠杀提供了现代伦理困境的一个案例,文章从现代造园抱负、秩序追求、科层制度及道德中立态度四个方面分析了现代性与大屠杀的选择性亲和关系,从而为伦理学的反思揭开了序幕。最后,文章通过对现代伦理形成历史的追溯,总结出理性与普遍性作为现代伦理的内核所造成的用境:对理性的过分依赖造成伦理他治,对普遍性的刻意追求造成个人道德能力的丧失。 第三部分为后现代的可能性与道德的复兴。首先文章通过对鲍曼的后现代性及其所期盼的后现代社会的特质的分析,揭示了后现代性的特征:非理性及多元化。然后在此背景下描述了后现代伦理的危机表现及伦理一道德的转向,揭示出个体道德和多元选择成为后现代道德的新面貌。最后在对个体道德进行辩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后现代道德的重建问题:即对道德的后现代认识和“为了他者”道德的回归。 第四部分为分析批判。主要阐明了鲍曼后现代伦理学的核心议题--伦理和道德;分析了个体道德在道德重建中的可能性,指出个体的不确定性、多元文化的不谐调性及个体生活的殖民化给个体道德带来的挑战:以此引出了后现代伦理学面临的课题--自由和责任;最后,文章探讨了包括麦金太尔的德性论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在内的后现代道德重建的尝试,并提出了自己的期望。
其他文献
随着江苏省地方标准《雨花石鉴评规范》(DB32/T2352-20)颁布实施、雨花石鉴评活动的日益深入,以及相配套的实施细则也在调研制定之中。纹理鉴赏作为雨花石质、色、形、纹四大
学位
本文从“儒术独尊”问题反映出的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和黄老之学与帝王之道的关系出发,以儒术独尊的先导、准备、完善为主要线索,勾勒出在黄老帝王之道依托下,儒学成为汉代国家
1隔离区的选择要选好制种基地,应具备良好的隔离区和较好的地力、水利条件。隔离区是玉米种子生产中,为防止隔离区内玉米种子吐丝期有外来花粉侵入应设置的一条重要防线。隔
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在配电网中渗透率不断提高使得负荷侧由单一的用电形式向着兼具发、用电双重特性的产消者资源转变.随着产消者以个体形式参与电力市场的意愿不断增强,传统以
服饰文化研究一直是流行文化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流行文化主要表现领域之一。在早期的研究中,对流行文化的研究也最主要的体现为时尚的时装研究。而今现代服饰流行也已经成
草底铺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晋庙铺镇政府南边,距晋城市区28公里,是晋城通往河南的交通要道。该村共4个自然村,400户1070口人,970余亩耕地,以农业种植为主。因紧靠周沁公路,运
自从确定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们的社会就处在了急剧的变革和转型时期,政府在对国家的经济运行体制和政治体制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推进,公共政策领域中,作为政治体制改革中重
网络交往即网络主体以网络为工具与其他人或网络中介本身之间进行的交往活动,网络主体在该活动中形成一定的网络化社会关系。目前最主要的网络交往方式有电子邮件、网络论坛
针对草害和杂草抗药性问题,20世纪80年代美、英一些学者提出利用抗药性作物来解决世界农业面临的难题;于是选育抗除草剂作物成为近20多年来育种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