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锰系磷酸盐正极材料的电化学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63427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了一系列纳米介孔磷酸盐材料正极材料LiFe1-xMnxPO4,包括材料的制备技术,物理表征和电化学性能研究。通过简单的固相反应方法制备的材料中Fe,Mn元素呈均匀分布状态,且没有互站位发生。材料具有纳米介孔形貌,颗粒尺寸均一,有较大的比表面和良好的电化学性能。LiFe1-xMnxPO4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随着Mn含量的升高而下降,其倍率特性与Li在LiMPO4和MPO4中的扩散相对快慢相关,呈现出路径依赖的特点。此外充电模式也会对容量和库仑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除了电化学性能外,本文还通过GITT分析了一系列纳米介孔磷酸盐材料LiFe1-xMnxPO4的热力学平衡电位和过电势,发现材料中Fe2+/Fe3+和Mn2+/Mn3+氧化还原电对的平衡电位和组分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影响归咎于诱导效应,即由于Fe、Mn元素不同的电负性和离子半径,Mn-O-Fe中的Mn-O和Fe-O键相互影响调制,从而改变了Fe2+/Fe3+和Mn2+/Mn3+电对基本的电化学特性。材料中Fe2+/Fe3+和Mn2+/Mn3+氧化还原电对的的过电势大小基本一致,说明了动力学性能的改善。一系列LiFe1-xMnxPO4材料的过电势呈现出相同的规律,即在Fe2+/Fe3+和Mn2+/Mn3+电对的过渡区和充放电的末端呈现出极大值,这种趋势可以用提出的Li+扩散模型来解释,即过电势大小和Li+在不同反应阶段的扩散距离密切相关,扩散距离越长,过电势越大。   本论文中用原位方法(XRD,吸收谱)研究了一系列纳米介孔磷酸盐材料LiFe1-xMnxPO4的相转变和X射线吸收谱随充放电时的变化,发现材料在充电时的反应机理经历了两个单相固溶体和一个两相反应机理,而在放电时则在整个过程中都呈现出单相固溶体机理。其两相区出现的时间和LiFe1-xMnxPO4中Fe,Mn比例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原位XRD的测试过程中LiFePO4的相转变和充电容量存在非常明显的滞后效应,即其晶体结构的变化滞后于电子传递的速度。这种滞后是由原位XRD测试的间隔和离子扩散的速度的相对大小决定的。
其他文献
学位
本论文以有机溶剂热法制备了金属硫族化合物纳米颗粒,并对其微观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探讨了不同分散剂作用下硫化铅量子点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微观结构和非线性光学
随着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超级计算机的能耗和散热问题极大的限制信息化社会发展速度。如何减少超级计算机的能耗而不损害环境、有效的散热或者充分利用这些热能,成
灵敏度、分辨率、动态范围是衡量SPR生物传感器性能的重要指标,实现这些性能的提高是本论文的核心工作。相对于目前广泛使用的传统SPR生物传感器,基于多层结构的波导耦合表面等
聚电解质在表面带电纳米颗粒上的吸附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和生物技术中。本文主要应用连续相自洽场理论(SCFT)的方法,研究了双分散的柔性聚电解质吸附在两个平行带电体的表面。具体内容如下:1、简单介绍了聚电解质吸附的研究现状、聚合物多分散性、标度理论以及研究体系的自洽场的数值求解方法。2、针对两种化学性质相同的带电均聚物的平均体积分数和链长,研究了双分散性对聚电解质链的吸附总
高参数稳态等离子体的获得和控制以及满足该条件的材料己经成为聚变能商用化必须解决的两大瓶颈问题。磁约束受控聚变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等离子体与壁材料相互作用
飞秒掺钛蓝宝石激光振荡器由于优良的综合性能,不仅至今仍是人们开展超快现象研究、微纳加工制作等工作的常用工具,而且也是通过啁啾脉冲放大技术获得超高强度激光的理想种子。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制备氨基功能化Fe3O4磁性纳米颗粒的方法。首先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并用油酸对其进行包覆,制得双层油酸包覆的Fe3O4纳米颗粒。然后用无水乙醇
超快能量传递对光合作用原初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以聚集体形式存在的色素分子在光合能量传递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很多实验室致力于合成并表征与之相似的人工模
过渡金属钨/钼硫族化合物是以层状方式堆叠,层内通过共价键,层间通过范德瓦尔兹力结合的二维晶体材料(以下简称二维材料)。由于自身独特的物理结构和新奇的光学、机械、电学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