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及多排螺旋CT影像技术的进步,临床工作中发现的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和磨玻璃影(ground-glass opacity,GGO)越来越多。但是,仅从影像学的角度分析,很难判断病灶的良恶性。提高恶性肿瘤生存率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那么尽早做出准确的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临床上的重点和难点。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以其微创、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肺小结节活检的首选方法。部分SPN和GGO由于体积较小,质地较软,以及距离胸膜表面较远等特点,术中难以直接看到或触摸到病灶,这就为准确的切除病灶带来了难题。为此一些学者设计了多种方法来对肺小结节进行定位,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我科于2012年首先开展了使用医用胶对肺小结节定位的临床应用,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定位效果显著,陆续其他单位也进行了相关报道,查询资料发现,目前使用医用胶进行肺小结节的定位并没有具体的标准(包括注胶的剂量和注胶速度等)。为了使注射医用胶定位肺小结节的操作更加规范,使其便于推广和应用,我们进行了动物实验,探索出了较为合适注胶剂量和速度。并将该方法与同样操作简便的注射亚甲蓝定位肺小结节进行比较。通过比较选择出较为简便、有效的定位方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连续收集4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共41处病变),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将其分入到医用胶组和亚甲蓝组,比较两种方法在穿刺定位用时、有效定位率、手术切除病变用时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在CT引导下将医用胶和亚甲蓝注射至病灶附近正常肺组织。医用胶组定位用时(7.7±1.2)min,定位后手术切除病变用时(17.3±2.4)min,全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病例,定位成功率100%。亚甲蓝组定位用时(7.9±1.1)min,定位后手术切除病变用时(24.1±4.9)min。亚甲蓝组19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在胸腔镜手术中无法通过手指触摸确定结节的位置,其中2例依据术前CT影像资料大致确定结节的位置后进行肺楔形切除,在切除肺组织中找到了病灶,另外2例患者肺楔形切除后未发现病灶,最终中转开胸探查病灶,亚甲蓝组胸腔镜下完成手术17例,定位失败4例,定位成功率78.9%。医用胶组在定位用时与亚甲蓝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用胶组在手术切除病变用时与亚甲蓝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用胶组在手术定位成功率与亚甲蓝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后医用胶组出现刺激性干咳6例(28.6%),无症状气胸1例(4.8%),无出血、咯血。亚甲蓝组出现刺激性干咳2例(10.5%),无症状气胸4例(21.1%),少量出血1例(5.3%),无咯血。两组并发症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病变中,SPN27例,GGO14例。全部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肺腺癌30例(其中原位癌11例),转移癌3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2例,良性结节6例。 结论: 注射医用胶用于肺部小结节胸腔镜手术定位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