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我认同至品牌忠诚形成机制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ad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以及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在阵痛中转型,我国企业的经营发展也迎来了更艰难的挑战,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企业为了在内外环境激变的情况下谋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以紧紧抓住消费者的心,实现消费者忠诚为宗旨,才能获取消费者的更多的钱包份额,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同时,由于产品和服务的极大丰富,外形设计和功能方面越来越相似,这对企业品牌的塑造和消费者的选择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企业必须另辟蹊径,产品或服务从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功能诉求向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要转移,满足消费者更多的个性化需要,实现产品品牌的个性化,做消费者心目中独一无二的存在,从而实现情感依恋和重复购买,实现企业利润的持续获得。在消费者与品牌关系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消费者会为了自我认同、自我表达而选择品牌或消费产品,从而形成品牌忠诚,这为品牌忠诚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新常态下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打造满足消费者自我认同需求的品牌,从而实现品牌忠诚提供新的思考方向。为了探究从消费者的自我认同到品牌忠诚的形成机制,在整理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自我认同和自我—品牌联结、自我—品牌联结和感知风险、感知价值、感知风险和感知价值、感知价值和品牌忠诚之间的关系,尝试构建从自我认同到品牌忠诚的形成机制理论模型,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提出相关研究假设。为了证明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选择手机行业为研究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并收集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效度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得出自我认同的个体性自我认同和群体自我认同都显著正向影响自我—品牌联结,自我—品牌联结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的感知价值,显著负向影响消费者的感知风险,消费者感知风险显著负向影响消费者感知价值,消费者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品牌忠诚的结论。为企业提出如下建议:重视消费者的自我认同需求对于实现品牌忠诚的作用,根据消费者的个体性自我认同和社会性自我认同需求两方面来确定目标顾客和品牌定位;重视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的个人风险感知和情感价值感知在品牌忠诚的形成过程中的影响;重视员工对产品或品牌价值的理解和宣传;重视自我—品牌联结在消费者的自我认同心理需求到品牌忠诚的桥梁作用。本研究首次尝试从消费者的自我认同角度来研究品牌忠诚,在以往单独对感知风险、感知价值和品牌忠诚的研究基础上,首次将自我认同、自我—品牌联结、感知风险、感知价值和品牌忠诚纳入同一个模型中,探讨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用实证数据进行论证。将消费者感知风险和感知价值细分为感知个人风险和非个人风险、感知情感价值和功能价值,进一步研究个人风险和情感价值、非个人风险和功能价值之间的关系。但也因为实证调研对象和范围有限、研究能力限制使得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增加调研对象种类,扩大调研范围,增加其他调研方式并存以及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进一步分析,以使研究更加深入和完善。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的多样性的信息服务大量涌现,人们对信息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获得用户对服务的认可,服务提供商必须确保良好的用户体验质量.因此,用户体验质量不
本文对本硕连读医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归纳,总结本硕连读科研素质培养的现状。多数学者认为,科研精神的树立贯穿在科研能力的提高当中,单独对科研精神进行培
分析了传统教务管理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基于Web的教务管理系统安全设计方案。从网络边界安全、身份鉴别与访问控制、入侵检测、数据加密、服务器安全、灾难备份与恢复
我国自1985年开始对出口危险货物实施法定检验以来,检验监管机构自上而下都在思考和探索危险货物出口检验监管工作发展的方向和道路。然而,一方面随着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各
在考虑车辆动力模型及路桥过渡段不平整几何模型的基础上,采用3轴9自由度车辆运动动力模型,结合弹塑性动力有限元方法,建立可用于分析路桥过渡段车辆振动荷载作用的路基路面
考虑风电和负荷预测偏差随时间尺度变化的规律以及分时电价条件下负荷响应偏差,综合表述系统运行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偏差预控的负荷调度模式。为实现风电
DC外贸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2年从事于自动门出口的外贸公司。公司成立初期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中期遭遇风雨突变的市场环境,公司没有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整经营方式,也没有
随着我国高校的招生规模日益扩大,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且各个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也越来越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了高校的重要教育内容。但是就目
钢—混凝土组合梁具有刚度大、强度高、延性好等优点,目前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已取得长足进展,但关于考虑滑移效应钢—混凝土组合梁承载力及变形的研究较少,对于体外预应力
计算机运算速度和存储容量的不断提高,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图像、视频、音频、三维图形等多媒体信息日益丰富,其传播日益容易。目前,几乎所有人类知识都可以数字